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41.
回眸这一百年的春节影像,可以照见这个古老民族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一幅幅影像里得到永存。  相似文献   
242.
嘎尔迪 《老年世界》2010,(11):22-23
随着“文革”的记忆渐渐远去,大串联时候的那些事也更加淡然。然而那毕竟是历史,它留住了我们这一代千千万万人的脚印。这一代人如今渐渐步入老年,闲暇了,由不住要回头用淡淡的心思追寻逝去的时光。这时光里,有喜、有悲、有爱、有恨,倾注着一代人的忠诚与激情,包含着对往昔的凝视与沉思。这一代人昨日的脚印,蚀刻成今天的路。站在今天的“路”边回头看,我从一个大串联参与者的角度,忠实客观地记述当时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出此拙文,为读者开一扇心窗,揣度昨日的苦涩与甘甜。  相似文献   
243.
1976年的金秋,“四人帮”垮台了!但是由于“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提出和推行,人们提出的涉及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某些重大错误决策的正当要求,被压制了。  相似文献   
244.
望之 《中华魂》2014,(15):38-39
亲爱的牛汉生同志: 来信收悉。按照来信的提示,我找来了《炎黄春秋》今年第5期,认真阅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与虚》这三篇文章。我读后确实与你有同感,这些文章把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搅糊涂了:似乎如今只有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有定论的事情上纠缠不清,反复折腾,才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我看来,事情恐怕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45.
额腾格 《老年世界》2013,(21):44-45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我当时17周岁,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前身是北京蒙藏学校)的一名初中学生。我们学校也毫无例外地卷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热潮中,校园内杀气腾腾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停课闹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直到毛主席发出新的号召,  相似文献   
246.
1968年秋天,工宣队、军宣队进校之后,我和我的朋友们又一次被打成了"敌人",而且来势非常猛。朋友们一个个落难使我内心的愤慨越来越超过了恐惧,使我难以抑制。我意识到如果我们不站出来为我们自己争得公道和正义、人格与尊严,我们就只能被欺压、蹂躏,甚至丧失我们最起码的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247.
杨泽 《社区》2009,(8):12-12
对于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少年时代大都与阅读无缘。毕竟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对出版的控制和对文化的摧残,导致了公众精神生活一片荒芜,一代少年儿童也因此失去了培养阅读的机会,造成精神给养不足而营养不良,致使他们长大后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对阅读的轻视与淡漠。  相似文献   
248.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09,(23):112-112
以问制问 有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梁晓声,并要求梁晓声毫不迟疑地回答他的问题梁晓声点头认可。谁知,记者的问题是:“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249.
我院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五十个春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8年建校到文化大革命以短期轮训为主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78年复校到二十世纪末以举办大专班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末到现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学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都为财贸口、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在社会、在同类院校享有很高的声誉。学院不断发展源于选择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250.
宗新 《山西老年》2010,(3):10-11
1967年初,在23岁的上海针织漂染一厂技术员刘其舜的印象里,是一个特别寒冷的严冬。他当时想,文化大革命差不多了吧?天冷了,该过年了,还要搞下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