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7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9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118篇 |
人才学 | 22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332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622篇 |
社会学 | 92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992.
释宪理论是指导释宪行为的基础.受西方“主客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当下的释宪理论研究思路表现为以“主客体分立”为核心基石的“横向多块”研究范式.本文的目的并非对此做出否定性批判,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针对以上研究范式提出一种“纵向一体”式的理论研究模式,兼带阐明这种理论研究思路所倚赖的文化人类学背景,以此来论说中西方法哲学在基本逻辑要件与结构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93.
军队管理课程是国防生学员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不足,引入"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目标,从知识维、实践维、能力素质维三个层面阐述了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范淇元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30-32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能和相关能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发展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95.
996.
张日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6):169-175
4至9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的基督教化,教俗关系成为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4至9世纪,其教俗关系大致经历了和平共处、教俗争执、君主至尊和教俗分裂四个阶段。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教俗关系呈现出"二元一体"的重要特征。这种教俗关系对帝国君主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徐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87-92
[摘要]征转分离制度区别于征转一体制度,通过建立统一征收原则下之土地转用规则,从运作机制、制度创新、功能地位层面突显了制度价值,实现了对土地与征收盈余的集约化利用,对城乡统筹对话路径的疏通,以及对耕地红线的有力扼守。但在制度创新所费成本上,不论是政府角色错位、制度性寻租所致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土地发展权暗中转移,还是制度实施路径中征收与征购之混淆、集体入市路径之受限,均值得讨论。成本投入与利益产出的非正比已直接影响制度预期功效,并使制度价值目标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土地增值利益分配格局之扭曲以及利益分配主体对政府制度信任之流失。如何矫正制度价值偏差,重塑政治信任,设计土地增值利益分配格局,拓宽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减小制度成本,实乃拓宽深化征转分离制度应用前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泰州哲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也是泰州区域优秀文化的突出体现。泰州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派的生态思想,尤以儒派之一的泰州学派生态观最为鲜明。泰州学派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主张,升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鲜明的泰州地域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观,从物质、组织和文化三个层次出发,研究构建“三环一体”潜性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判断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是否存在,依托于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权利状态。现代财产所有权在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差异,可以转变成私人土地所有权在古代公领域和私领域的权能状态。古代私人土地所有权在私领域出现后,逐渐在法律领域制度化并呈现对抗私人的有效性,但由于国、民之间关系的依附性与仆从化而不具有对抗国家的有效性。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公领域内私人土地所有权对抗国家的无效性是主导方面,由此也可以判断"私人土地所有权"这一概念应用于古代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合理性,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古代是阙如的。私人对土地的支配不过是掌握政权者获取财富方式转变的客观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