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20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7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382篇 |
人才学 | 28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398篇 |
理论方法论 | 980篇 |
综合类 | 12799篇 |
社会学 | 1358篇 |
统计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285篇 |
2022年 | 330篇 |
2021年 | 394篇 |
2020年 | 422篇 |
2019年 | 370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631篇 |
2014年 | 1365篇 |
2013年 | 1282篇 |
2012年 | 1474篇 |
2011年 | 2119篇 |
2010年 | 1936篇 |
2009年 | 1465篇 |
2008年 | 1470篇 |
2007年 | 1321篇 |
2006年 | 1155篇 |
2005年 | 1011篇 |
2004年 | 943篇 |
2003年 | 902篇 |
2002年 | 797篇 |
2001年 | 625篇 |
2000年 | 500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62.
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实践其哲学理论的一种手段。在提出了"多余"观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之后,巴塔耶还尝试借助文学手段来拓展生命的"多余"体验。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在巴塔耶眼里,文学虚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巴塔耶文学创作的风格与"多余"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以科学理性精神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与日本本土文学相结合,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个主体化存在;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则成为了一个纠正现实主义偏颇的工具化存在。同样面对西方文学思潮的冲击,却形成了巨大的接受分野。其背后原因是:中日两国当时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认同程度,影响了中日两国文学接受者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4.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如果是以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正式启动VIP会员制为界,大抵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在前一阶段,网络文学是草根狂欢的天堂,是无功利的自由叙写,它典型地遵循着情感逻辑,虽然杂乱、幼稚乃至粗鄙,但却是一代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这个阶段的网络文学是表达的文学; 相似文献
65.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文学欣赏中,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对象.作为主体,读者是作品价值的见证人和确认者;作为对象,读者被作品所创造.见证人、确认者与再创造是不同的,过分强调读者的再创造,会导致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倾向和忽视对作品品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克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仅限于欧美文学界.该断言有失公允.后现代文学起始于欧美,但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代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特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也已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而这一文学现状的形成,完全受制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规律和终极目标.然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传统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和文艺美学的价值取向均受到了颠覆性的破坏,文学存在的意义也值得商榷.此外,如果文学仅仅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那么,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文学精神也就无法体现.打破旧有传统,建立新的秩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当今文学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学术界所应认真思考并亟待作出回答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1909.10.26~2000.3.6)在翻译印度文学和哲学重要典籍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68.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应用性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新的知识观为专业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的基础,为高校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摸索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指导了具体专业的实践教改活动。 相似文献
69.
作为解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德里达从解构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文学是一种建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追问“什么是文学”,对文学与文学性的问题进行阐释与思考。从这一意义而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审视文学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70.
付佩佩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20-321,331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文学批评家。他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立足于新古典主义,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根本是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没有经过理性的选择,是一场浪漫的混乱。他的文学批评观因为不合主流而被排除在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