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7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23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403篇
人才学   29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650篇
理论方法论   1028篇
综合类   13513篇
社会学   1402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440篇
  2013年   1348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2194篇
  2010年   2010篇
  2009年   1515篇
  2008年   1572篇
  2007年   1396篇
  2006年   1225篇
  2005年   1051篇
  2004年   1000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664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施立松 《东西南北》2010,(10):24-24
近日喜欢上读史书,发现拍马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凭借拍马之术平步青云的,比比皆是,而拍得巧妙,拍得有学问的,更是非富即贵。  相似文献   
102.
热奈特的<叙述话语>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分析有不少可足思考之处,并且也能够引申开采增强我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认识.它构建了一套研究叙事话语即叙事文本的概念体系,但比较生涩.这一体系有不少重要的范畴、概念取自语言学,有的概念科学性不足,有的概念则是隐喻,还有的概念完全是作者故意的花样翻新.概念的生涩,在俄国形式主义中就存在,但到了法国叙述学中,则十分触目了.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就曾用过三个生涩的概念:迹象、催化、情报.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还沿用了迹象这个生涩的概念.生涩的概念多,这种情况,当然同法国结构主义在兼取语言学与符号学上表现了更大的热情有关,同时也表明了以科学主义为目的的结构主义思潮,在其理论构建中对科学性的要求并不严谨.问题还在于,热奈特所建构的这一套概念体系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分析叙事话语用处不大,一定要加以运用的话,只有徒增繁冗,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理解,都并非必要.当然,热奈特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叙事作品是很有用的.比如省略、停顿、概要、场景是构成叙述节奏的四种运动形式以及时间倒错亦即组织叙述话语的种种方式,还有对于故事内外的叙述主体与受述者的区分等等,这一些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从方法上说,作者写得好的,基本上都是从文学传统、传统标准出发,以对照<追忆逝水年华>,来揭示后者的独特性的章节.也就是多少体现一些宏观眼光与历史感的章节.然而这些章节,采用的大体都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作者所说我必须承认在寻找特殊性时我发现了普遍性的话是不符合他这本书的实际的,他所说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重视共时,忽视历时,是必然的,但由于作了大量的实际的文本分析,使得作者多少具有了一些小说史感,但总的来说,热奈特的历史感还是薄弱的.同其他结构主义者一样,他的兴趣在理论的构建上,一切结构主义者所不明白的是,没有深刻的历史研究,就不会有正确而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03.
104.
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实践其哲学理论的一种手段。在提出了"多余"观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之后,巴塔耶还尝试借助文学手段来拓展生命的"多余"体验。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在巴塔耶眼里,文学虚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巴塔耶文学创作的风格与"多余"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以科学理性精神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与日本本土文学相结合,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个主体化存在;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则成为了一个纠正现实主义偏颇的工具化存在。同样面对西方文学思潮的冲击,却形成了巨大的接受分野。其背后原因是:中日两国当时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认同程度,影响了中日两国文学接受者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如果是以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正式启动VIP会员制为界,大抵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在前一阶段,网络文学是草根狂欢的天堂,是无功利的自由叙写,它典型地遵循着情感逻辑,虽然杂乱、幼稚乃至粗鄙,但却是一代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这个阶段的网络文学是表达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7.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文学欣赏中,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对象.作为主体,读者是作品价值的见证人和确认者;作为对象,读者被作品所创造.见证人、确认者与再创造是不同的,过分强调读者的再创造,会导致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倾向和忽视对作品品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佛克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仅限于欧美文学界.该断言有失公允.后现代文学起始于欧美,但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代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特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也已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而这一文学现状的形成,完全受制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规律和终极目标.然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传统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和文艺美学的价值取向均受到了颠覆性的破坏,文学存在的意义也值得商榷.此外,如果文学仅仅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那么,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文学精神也就无法体现.打破旧有传统,建立新的秩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当今文学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学术界所应认真思考并亟待作出回答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郁龙余 《南亚研究》2010,(1):137-146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1909.10.26~2000.3.6)在翻译印度文学和哲学重要典籍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10.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敏  蓝鹰 《社科纵横》2010,25(1):89-90,93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应用性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新的知识观为专业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的基础,为高校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摸索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指导了具体专业的实践教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