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77篇 |
免费 | 493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6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403篇 |
人才学 | 290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650篇 |
理论方法论 | 1028篇 |
综合类 | 13513篇 |
社会学 | 1402篇 |
统计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84篇 |
2022年 | 342篇 |
2021年 | 417篇 |
2020年 | 444篇 |
2019年 | 388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63篇 |
2015年 | 661篇 |
2014年 | 1440篇 |
2013年 | 1348篇 |
2012年 | 1550篇 |
2011年 | 2194篇 |
2010年 | 2010篇 |
2009年 | 1515篇 |
2008年 | 1572篇 |
2007年 | 1396篇 |
2006年 | 1225篇 |
2005年 | 1051篇 |
2004年 | 1000篇 |
2003年 | 925篇 |
2002年 | 830篇 |
2001年 | 664篇 |
2000年 | 530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4-51
对易象、意象的产生进行追踪溯源和历时梳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道”之理念和罗曼·英伽登文学作品形而上质概念之间的密切关联与深刻内涵。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在形上之思方面的共性研究、古人思想与现代观念的对比分析、古典思想当代价值的挖掘探究有利于促进古今互释与中西互渐。文章诠释了何为文学作品的形而上质与再现之道,探讨了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入“道”,如何取道有方,如何以悟性慧心领悟作者的神韵情思、幽趣情怀,解读与再现作品的大道玄理,如何彰显译本文以载道、传播原作的精神价值和体现译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2.
黄筱莹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35-37
女性形象是新都市文学构成的因素。新都市文学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新都市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的风采,这些女性形象通过个人的艰苦努力,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自身人格的独立,同时又牺牲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牺牲了爱情,在新都市女性亮丽的背后,藏掖着多少辛酸。她们正影响和创造着新的都市文化和文明,同时也重塑着自己。 相似文献
73.
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 ,指出当今文学教学中出现的轻视学生这一阅读主体和文学教学对作品“架空分析”的误区 ,并提出走出误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4.
75.
藏族文学的三段体艺术形式是普遍存在的,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与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思维形式有关,本文着重以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中存在的三段体艺术形式,探讨了其结构形式、艺术风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6.
“敦煌文学”概念出现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广泛流行于80年代之后。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一个过程,最新的界定虽较好,但仍需继续完善。另外,本文还简要地论述了敦煌文学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7.
现代派作家致力于探索人的孤 独的精神世界,致力于探索人与社会、人与人、 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这几种关系的对立,表现 人在种种对立关系中极端孤独的心理。 相似文献
78.
尚学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接受类型有三种:娱乐式、赏评式和文学教育式。娱情悦性式的文学接受反映了这一时期重娱乐、重性倩的文学思潮,它由建安时期的崇尚自我表现发展为南朝时期的追求感官刺激;清赏品评式的文学接受由品鉴人物和山水的风气发展而来,它注重揭示作品的审美特征,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文学教育式的文学接受是当时重文风气的产物,它注重培养文学修养、指导创作,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79.
存在主义者萨特和道家老庄对自由问题都有深刻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中,但对新时期文学都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自由观在“自由的学说地位”、“自由的内涵界说”、“自由实现的方式”、“自由实现的结果”等四个方面都有会通之处,并且能够在文学研究中进行相互诠释、阐发,因而可以共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0.
于冰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4):67-69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触发了对高校汉语言文学建设的一系列新思考与新实践,指向于实现知识的融合升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实用性,以匹配社会的人才需求。“新文科”视角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从目标定位、课程设定、教学模式、师资素质建设等层面出发,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