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4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045篇
理论方法论   297篇
综合类   3096篇
社会学   187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白寿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回族史研究,成就卓著,开拓了回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回族史的研究,探索了新编回族史的体例,搜集和整理了回族史料。白先生的这些成就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回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元好问在词学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建树,在承继苏轼以来“以诗为词”的词体观念即“词诗”说的基础上,在其词学思想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词史意识。他还进一步借助于传统诗论,引入“言外”说、“滋味”说和“情性”说等理论,并将苏、辛作为体现“词诗”理论的典范,在词体的本质、功能以及风格、流派等一系列词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颇有新见的主张,由此使“词诗”说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给后世的词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我国当代林业史的研究滞后于林业发展的实践,至今没有一部有关中国当代林业史的书结集出版。加强中国当代林业史研究是新时代应有的新担当、新作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学习“四史”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中国当代林业史研究需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一是中国当代林业史研究要落实牵头部门的责任,集聚研究队伍,抓好研究框架、路径的顶层设计;二是梳理已有的中国当代林业史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去伪存真,不走重复路,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推出一批成果;三是加强中国当代林业史研究队伍建设,建立交流平台,推动学术发展;四是抓紧对中国当代林业史料的收集、抢救、挖掘和整理,建设中国当代林业史料馆;五是开展《中国当代林业史》的编纂工作;六是举办展览展示、宣传演讲、文物征集、学术论坛和成果出版等活动,丰富内容,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4.
近代林业科技期刊是中国林业历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林业史的重要史料。通过对60种近代中国林业科技期刊的创刊时间、发行地、出版周期、出版主体等出版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代中国林业科技期刊的出版受政策与时局影响较大,出版地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大多数期刊出版周期在一个月及以下,出版主体以政府机构、大学和农林团体为主。近代中国林业科技期刊的出版见证了近代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历程,普及了林业科技知识,推广了林业科技,促进了林业教育发展,丰富了中国科技出版史与林业史内容。  相似文献   
95.
冼太夫人是南北朝梁、陈及隋时高凉(这里所述之高凉,泛指包括今恩平、阳江、阳春、高州、化州、电白、吴川等一带地区)人,她是我国古代岭南少数民族首领,著名的巾帼英雄。《隋书》、《北史》都为她立传,《资治通鉴》以及各种典籍多处记载她的事迹,广东很多地方志都有关于她的事迹的记载。周恩来总理称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历史学家吴晗称她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妇女之一”。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盛赞冼太夫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冼太夫人不仅是高凉地域、岭南地…  相似文献   
96.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代表了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移民的原因、经过、路线、规模、影响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受后现代史学理论以及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有学者开始摆脱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尝试从一些新颖的角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大槐树移民问题进行研究:从关注“人口迁移”这个动态的客观过程到关注“移民”这一主体生命本身及其背后的思想、文化过程。通过研究者及其作品背后暗含的问题意识,可以对百年来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从学术思想史的脉络看,洪洞大槐树移民不仅仅是一个移民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7.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99.
“新词语”在词汇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概念。新词语实际指新义位。为新概念造词是新词,旧词产生新义位也是新词。旧义位的新用法有的能产生新词,有的不能。新词语是一个时期所特有的,是一个共时概念。一个时期的新词语系统是标志性子词语场,是与上一时期区别的标志,是划分词汇史的标准。而“基本词汇”由于它的稳固性、普遍性、能产性,它是词语最底层不易变化的成分,因而不宜于作划分词汇史时代的标准。现代汉语中反映新文化、新科学技术、新社会、新经济、新生活的词语系统产生于明末清初,所以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