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26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7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396篇 |
人才学 | 288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322篇 |
理论方法论 | 976篇 |
综合类 | 12751篇 |
社会学 | 1366篇 |
统计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284篇 |
2022年 | 323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445篇 |
2019年 | 369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80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1360篇 |
2013年 | 1290篇 |
2012年 | 1466篇 |
2011年 | 2107篇 |
2010年 | 1932篇 |
2009年 | 1466篇 |
2008年 | 1447篇 |
2007年 | 1305篇 |
2006年 | 1151篇 |
2005年 | 990篇 |
2004年 | 925篇 |
2003年 | 870篇 |
2002年 | 778篇 |
2001年 | 606篇 |
2000年 | 490篇 |
1999年 | 249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皮红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26-31
曹丕所处的建安时代,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自身,真正地去认识自己作为人的地位和价值,从而走向人的自觉的时代,这在文学的创造和批评方面则表现为"文学的自觉".而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他关于人生价值思考的成果,体现了"人的自觉",而他对于文学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对各种文体的区分,以及所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和文学批评的原则等等方面,则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并赋于文学以真正独立的地位,它是文学自觉的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102.
残雪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当代现象级作家。她不断进行文学实验,并提出了“新实验”文学的概念。从早期的《黄泥街》《苍老的浮云》,到1980年代后期的《突围表演》,再到近期的《激情世界》,残雪始终致力于通过文本实验和叙事话语创新,探索自我的深度和灵魂的深渊。残雪对“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然而,她的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了她自己所评价的高度,还需要文学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3.
纪德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6-31
清末,在新民救国思潮的影响下,以小说传播域外新知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新小说”家们以启蒙者的身份,通过译述域外小说、自撰新小说,借助五花八门的“新小说”类型,将政治制度、域外奇闻、科学幻想、侦探推理、实业救国、婚姻自主、女权女学等这些陌生而新奇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中国读者,不仅拓新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日常行为,助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而且沾溉了此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之声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4.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5):110-114
秦嘉、徐淑的诗歌既渊源于秦风,又超越秦风,融合了文人的才学灵感和不同地域文化精神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创造,其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秦嘉、徐淑夫妇对书信体文学具有开拓之功,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并对文人五言诗创作具有推动之功.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在中国文学"形象思维"研究领域出现了三种错误观点:(1)仅仅将形象思维视为作家艺术家表达思想的"表现方法";(2)否认形象思维作为文学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的独立存在性质;(3)认为"形象思维"是一个外来词汇.以上三种观点均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形象思维"既不是一个外来词汇,也不是一个从外国引进的文艺理论概念,它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早在<诗经>中已出现了形象思维方式.在<诗经>文本里,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1)普遍注重了独特意象的精心选取与引比联类的巧妙利用;(2)以借代、借喻和象征为代表的修辞手法的娴熟使用;(3)双声叠韵、叠词、联绵词、咏叹词的句法模式和重章易词、反复咏唱的章法模式的有机运用.三者相辅相成,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形象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光彩熠熠地屹立于世界古典文学宝库里,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文学国书学术影响力分析(国内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间CSSCI中中国文学期刊引文数据的统计,分析被引图书对学术研究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选出了在不同研究领域内经常被学者作为参考的图书.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9.
尤里·洛特曼是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大师,也是一位以俄罗斯文学史为专业的语文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18世纪和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本文尝试重新界定洛特曼的学术生产力,进而重新评估他在国际学术图谱,尤其在文学研究图谱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章从六个方面探讨洛特曼学术生涯中文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的内在联系:1.协同效应、综合知识和模式的影响力;2.文化史的灵活语境;3.方法论意义的部分-整体关系:渐进螺旋式阅读;4.文学符号学的内在开放性;5.跨界的创造本质;6.文本边界倍增和描写。总体看来,洛特曼的比较文学学与符号学相互促进。应重建洛特曼学术影响的国际接受史,展示其学术影响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表现出的受限性和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张志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变革经验”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所做的一个抽样研究,该项目结项成果“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9种)以莫言的文学创新道路为中心,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空间,深化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莫言等中国作家。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文化交汇、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助推,是莫言创作变革创新的内在条件,也是他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原因。今年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丛书出版对纪念莫言先生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为契点,探讨莫言文学道路的发展与流变,分享莫言创作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