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51篇 |
免费 | 921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87篇 |
劳动科学 | 59篇 |
民族学 | 634篇 |
人才学 | 476篇 |
人口学 | 185篇 |
丛书文集 | 9026篇 |
理论方法论 | 1493篇 |
综合类 | 19015篇 |
社会学 | 2493篇 |
统计学 | 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2篇 |
2023年 | 882篇 |
2022年 | 870篇 |
2021年 | 1036篇 |
2020年 | 1010篇 |
2019年 | 884篇 |
2018年 | 422篇 |
2017年 | 705篇 |
2016年 | 811篇 |
2015年 | 1149篇 |
2014年 | 2180篇 |
2013年 | 1989篇 |
2012年 | 2333篇 |
2011年 | 2979篇 |
2010年 | 2739篇 |
2009年 | 2109篇 |
2008年 | 2272篇 |
2007年 | 1862篇 |
2006年 | 1549篇 |
2005年 | 1344篇 |
2004年 | 1190篇 |
2003年 | 1117篇 |
2002年 | 977篇 |
2001年 | 772篇 |
2000年 | 598篇 |
1999年 | 327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西方二十世纪初发生的表现主义创作思潮传入中国后,在文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中国色彩,相应的表现主义文学意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文试图大致的描述出在那几个方面二者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22.
23.
陈方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84-89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24.
论老建筑再生与城市空间品质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老建筑再生对于城市的价值意义的研究以及对城市与老建筑关系的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由老建筑再生所带来的城市意象、城市肌理、场所精神、城市色彩、城市风貌等要素的变化及其促进城市空间品质的提高,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这一观点行论证。 相似文献
25.
长生久视本来是想使生命在时间上无限地延长 ,先秦两汉诗骚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时 ,却是采用了空间拓展的方式 ,通过在仙境、神境、道境中神游及其对所见到的不同景观的描写 ,展示了生命在不同层面的状态 ,使得抽象的时间在具象的三维空间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追溯到《远游》这一作品中。分析具体作品中空间超越的文化内涵 ,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这些作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精神分析学在我国新时期的运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术文化界对这一学说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全面的认识 ;二是对其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认真的研究以及对比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论述 ;三是将其运用于文学创作之中 ,出现了许多促人思索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27.
张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1-16
文学空间来源于生活空间,文学空间是生活空间的变型、转化和升华。生活空间要转化成文学空间必须经过作家的遴选、厘定和创造并且包蕴着作家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文观。"空间理论"立足于从生活空间向文学空间的过渡,充分发掘作家的空间想象方式及其表现手段,探讨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规律和价值取舍。 相似文献
28.
马立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3):15-19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9.
许家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16-19
韩愈认为文和道是同等重要而又彼此独立的,各有其不可替代之价值。朱熹从理学出发,以文道一元说取代了韩愈的文道二元说,认为文与道不可割裂,且文从属于道。在对韩文的评论中,朱熹深入阐发了其风格高、变、正、阔、雄的特点,但仍对其重文辞而不悟于道表示惋惜。 相似文献
30.
郑炀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5):54-57
鲁迅的文学是适合现代中国人文化需要的文学,他打破传统的手法和思想,以现代人的思想写出了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文章从三方面来论述鲁迅文学的现代性激越而深沉的审美特征;最浓厚而又最具现代色调的悲剧意识;象征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相融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