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51篇 |
免费 | 921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87篇 |
劳动科学 | 59篇 |
民族学 | 634篇 |
人才学 | 476篇 |
人口学 | 185篇 |
丛书文集 | 9026篇 |
理论方法论 | 1493篇 |
综合类 | 19015篇 |
社会学 | 2493篇 |
统计学 | 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2篇 |
2023年 | 882篇 |
2022年 | 870篇 |
2021年 | 1036篇 |
2020年 | 1010篇 |
2019年 | 884篇 |
2018年 | 422篇 |
2017年 | 705篇 |
2016年 | 811篇 |
2015年 | 1149篇 |
2014年 | 2180篇 |
2013年 | 1989篇 |
2012年 | 2333篇 |
2011年 | 2979篇 |
2010年 | 2739篇 |
2009年 | 2109篇 |
2008年 | 2272篇 |
2007年 | 1862篇 |
2006年 | 1549篇 |
2005年 | 1344篇 |
2004年 | 1190篇 |
2003年 | 1117篇 |
2002年 | 977篇 |
2001年 | 772篇 |
2000年 | 598篇 |
1999年 | 327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而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2.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3):41-46,7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53.
使役句是日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使役句分类的角度,对使役句中的一个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使役句进行研究,并分别对各个类别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4.
吴晓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
民族艺术展演空间的建构是与民族艺术展演文本的生成紧密相联的,两者同时并进,互补互动。不同样式的展演文本需要不同形式的展演空间,同样,不同特质的展演空间适合不同审美风格的展演文本。受制于展演文本内容的复杂性特点,展演空间的建构因而也显得复杂。它是在对既有文化符号和形式进行陌生化结构重组的基础上,将原本作为自然村落的物理空间转换为置于"他者"视野中的文化世界,使得展演空间呈现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充满现代性追求意念的审美消费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5.
在编辑本期稿件的过程中,看了黄素芬写的《公关广告是一把利器》一文颇有感慨,禁不住想说上几句。如今的信息时代真个是风生水起、信息滔天拍岸呼啸而来,将人们的视听空间挤得密不透风。在诸种信息中,广告信息由于资金的高密度投放,更显得威风八面,气吞山河如虎。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广告无所不在;空中传输的,平面刊载的,广告处处得宠。形象广告、品牌广告、产品广 相似文献
56.
57.
市场的出现让女人有“家”可回
在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前,家并没有从公共空间中分化出来。家既是生活场所,又是工作场所;家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但是,当市场闯入人类生活时,一切就都变了。 相似文献
58.
李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1):120-126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59.
高旭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
方长安认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大都倡导文体间的相互渗透,追求文体的互文性效果,这种文体意识使他们的许多作品因文体融合而具有了新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开风气之先;而既有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是以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四大体裁为结构框架,这一文学史模式不仅看低了作品的语体和风格特点,而且四大体裁之外的作品或被误读,或遭盲视。罗振亚揭示了"文体互渗"中的悖论现象,认为创作和阐释者们潜心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学建设,在各个文体领域内构筑日臻成熟的文体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但新文学的每一种文体又并不按预设的理论模式生长和发展,而是经常以逸出、偏离乃至对抗的"姿态"给相对稳定的理论规范制造尴尬与麻烦。高旭东认为,中国从先秦开始有了文体意识,但是这种意识的自觉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西方更强调分析与明晰的文体意识相比,中国的文体意识具有中国文化的中和特征,更注重文体之间的和合,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讲求文体之间的互渗。 相似文献
60.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多元性的内在追求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虚构与事实的结合、文学拼贴画、互文性.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明,对多样性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而是内在于整个现代历史的.布莱克对多元性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