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94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刘勰以人体结构比喻文学的篇章布局,并以人的情感与个性特征类比文学的抒情方式与审美风格。《文心雕龙》中有一种以生命体的有机结构类比文章体制的思考模式,即"人化文评"意识。这种以人体比喻文体的观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所蕴含的是古代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有机综合化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解诂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童庆炳:《〈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指出“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我们文艺生活的多方位渗透,审美体验思想对当今的网络文艺创作事态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魏晋以来的作家、作品,而唯独对六朝文学中地位甚高、影响至远的《世说新语》只字未提,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刘勰的文学观造成的:原道、征圣、宗经而崇尚雅正,不满谐隐、杂说;崇儒为主,兼修佛道,反对玄谈;萧统文学集团的参照;重古略今,不论近世。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建构模式的层面来认识《文心雕龙》如何“弥纶群言”,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总体而言,“依经立义”是《文心雕龙》最突出的理论建构范式;同时,《文心雕龙》也兼采纬书、楚辞、子书、史书及前代文论的有益成分。“奇正观”正是刘勰处理“依经”与“兼采”相互关系的原则。“依经立义”为主而“兼采百家”,这样的理论建构模式最终造成《文心雕龙》地负海涵的宏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三玄的本体论和辩证法对刘勰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体论促成了《文心雕龙》一体化的探本溯源性建造,辩证法则使刘勰从矛盾对立的角度进行“支体必双”式的整体性发展把握。以道的此岸性与彼岸性、动态性与静态性为分野,以《易经》为总源头,《易传》和《老子》、《庄子》在相辅相成中又形成双水分流的态势。三玄对《文心雕龙》本体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刘勰对这四性的综合把握上;这种把握,从美学辩证法的角度看,还应从刘勰对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玄佛化的道家和以接受挑战的身份出现的儒家的整体性上去透视。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自然文学观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文心雕龙》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