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充无疑是我国东汉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二千年来,对王充哲学好之者、攻之者代不乏人。在当代,王充哲学更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然而,王充著作鸿巨,内容广博,其中的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部分,尤令今人难懂。因而,研究王充哲学者虽人数众多。但多浅尝辄止,少有精深的成果。周挂钢教授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王充哲学研究中埋头钩玄探幽,积十余年不懈探究之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早在十年前,他就以《王充哲学思想初探》一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几年后,他因在王充哲学研究中的卓著成就,而得以承担匡老主持的…  相似文献   
82.
《辨骚》篇中刘勰基于宗经思想认为楚辞不如《诗经》雅正,但对楚辞自身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却认为楚辞内容与形式的新变超越了《诗经》,从而出现了“宗经”而又“逆经”的矛盾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矛盾现象并非刘勰思想的缺陷恰恰是他超越前人及同时代人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83.
84.
当前,我国电子签名立法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数据电文制度是该法要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而辨真规则则是数据电文制度的核心.本文分析了确立数据电文辨真规则的三大挑战,并比较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的可行性,进而提出采取间接方式是构建我国数据电文辨真规则的理性选择.最后,文章指出我国<电子签名法>草案第10条基本上符合数据电文的使用规律与世界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85.
关于"文学自觉"的起始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较为激烈的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众家对"文学自觉"判断标准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实,"文学自觉"是指创作群体为文学而文学的意识和对文学技术和创作个性化的有意识追求行为.换句话说,"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6.
档案的鉴辨,是开发利用档案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利用档案的必要措施.档案文献外形鉴辨是档案鉴辨的主要方法,是对档案中出现的真赝杂乱的现象以历史的观点审查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总结前人鉴辨档案文献的成绩和成果.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明清两朝在东北实施的治边政策进行比较研究 ,剖析利弊得失。认为明朝在东北沿袭历代“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的治边政策 ,妨碍国家“大一统” ,导致东北动荡不定 ,国家陷入危机。清朝突破传统观念 ,以“华夷一家”为指导思想 ,将东北纳入中央行政管辖系统 ,并因地制宜 ,因俗而治 ,真正实现国家政治与民族的“大一统” ,维护边疆的统一与稳定。清朝的治边政策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8.
王盛恩 《南都学坛》2003,23(5):26-30
“华夷之辨”的核心是文化之辨,强调保卫先进的华夏文化以求发展,反对屈从落后的夷狄习俗而倒退苟安。这一观念,促成了一种凝重执著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了各少数民族向汉文化靠拢而融合为一个民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它成为排斥落后文化,保证中华文化传承、延续的思想武器。因此,“‘华夷之辨’对中华民族史的负面影响”之说需要商榷。  相似文献   
89.
有关《六经奥论》的作者和成书是一桩公案。通过全面考查,《六经奥论》为改编署名“二郑”的《六经雅言图辨》而成,编定时间大致在宋末。《六经奥论》夹行小注中标注出处和所指部分元初已有,其阐明原因和意义的部分盖出于明初危邦辅祖父之手。《六经奥论》内容确与郑樵有关,但也有许多并非郑樵的言论,所以使用此书应该审慎。  相似文献   
90.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纪传类》第61页著录有"《三国志辨误》一卷。清刘履芬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国史辨》一卷,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两书版本信息不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两书实为一书之不同钞本,因撰文予以补正。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载"《三国史辨误》一卷。汉阳叶氏钞藏本。此书《四库全书》正史类著录,云‘不著撰人名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已印行。而此钞本撰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