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2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陈植锷先生遗著《石介事迹著作编年》对石介一生求学、仕宦经历、学术交游活动以及诗词文章的写作时间做了详尽挖掘研究,对石介生活时代的政治背景、学术界人物活动皆有阐发。但书中对石介部分作品如《麦熟有感》诗、《代郓州通判李屯田荐士建中表》、《上范思远书》、《上徐州张刑部书》、《上徐州扈谏议书》的写作时间的判定不尽准确,需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92.
颜世安 《河北学刊》2005,25(1):88-91
周群认为,文学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是思想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文学之士的思想创制较儒士灵活自由,对个性解放思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荡越"思想也容易引起传统势力的诟病使其所信奉的思潮而很快消减;他们的思想贡献因文名所掩,常常被忽略.颜世安尝试从历史角度来研究古代人文思想的"超越性"取向,具体则落在春秋前中期的诸夏认同和华夷之辨这一"点"上,由此方可显现<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观念背景.方旭东认为,思想史边界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不无关系.这种特殊性,使人对思想史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因此,思想史只有将人类历史上对时代精神课题作出归纳并试图作出解答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93.
"意言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透到美学领域,展现出了东方思维的巧妙和深刻.运用这一理论于产品设计,我们能够超越西方产品语意学把设计的表达与认知割裂开来、只强调"意"与"言"的关系这一局限性,把研究的目光转向沟通"意"言"的最重要的"象"的研究,通过研究产品存在的环境、社会、条件这一"语境"和不同生活形态、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个人喜好的个体对未知物品的认知差异,来完善设计历程和产品设计所能表达"共同体"的意识或特性的探讨.而这正是目前设计界在设计能力上最值得提升的部分.  相似文献   
94.
95.
96.
商务印书馆2017年整理版戈公振遗著《世界报业考察记》,嘉惠学林甚大,然其中有少量文字讹误,对此略做校正与辨析。  相似文献   
97.
98.
秦灭六国、统一“诸夏”,华夏族因此而改称“秦人”。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秦人”还未能成为华夏族的普遍称谓。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时期,“汉人”便逐渐取代诸夏或华夏之称,成为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固定和普遍称谓。秦汉时期的文化认同意识,还使得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先祖,这标志着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汉民族已初步形成,并铸就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凝聚力。而“华夷之辨”则形成文化、生产方式和血缘三方面的判断标准,其民族意义和“群”的差别备受关注。在以夏变夷的总方针下,汉代胡汉一家的思想及实践亦具有巩固统一和推广汉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前人有关华夷之辨为中唐古文运动诱因的说法入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华夷之辨与古文运动之间存在一条“辨华夷—复尊儒—辨古今—学古文—复古道”逐步递进的线索.边疆危机、藩镇割据等安史流弊促使华夷之辨在中唐士人心中强化,进而引导士人对“华”之本体进行审视,产生儒学复兴的使命感.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华夷之辨延伸为古今之辨,即矫正华夷相杂的“今”文化,回归纯净的华夏“古”文化.中唐古文运动正是这种回归古典理念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即通过写作与古圣先王著述表达相一致的文体,探求古道精髓,复兴古典文化.这种复兴的终极目的则是儒学复古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0.
《辨骚》作为《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其意义在于和《宗经》篇构成互补。即既主张原道、征圣、宗经,又肯定文学必须发展变化;既主张以儒家经典为评判后来文学优劣的尺度,又肯定文采之不可少。正是着眼于楚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价值,刘勰给《离骚》以至楚辞极高的评价,并与其文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