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关中地域历史文脉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关中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出发 ,分析了西岳华山、西镇吴山、黄帝陵、历代帝陵及古都等要素之间的势位 ,重新认识了关中地域历史文脉所展示出的华夏民族古老的生命文化信仰、先民聚落结构及其所孕育的哲理观念。在此基础上 ,对关中的历史文脉作了进一步的研讨 ,提出了“祖陵·祖山·祖都”为一体的“祖地结构”说 ,明确了关中在华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刘俊 《云梦学刊》2003,24(2):86-87
建筑空间与装饰空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变化的,装饰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规律是从简洁到繁琐,又由繁琐到简洁这一往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3.
分析了扬州的地理文脉及扬州旅游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扬州旅游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4.
鉴于以往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效果不理想,进行传统村落空间规划研究。根据新型城镇理论对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提出的要求以及现今村落建设出现的问题,引出文脉传承在传统村落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以文脉传承为本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设现状、本土文化、记忆场所、住区空间等方面探寻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因子,并从宏、中、微观三层面进行融入以探讨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25.
文章从“辽河文明”的释义出发,从自然生态资源、多元经济形态、人类文明起源、区域民族文化和社会人文艺术等五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辽河文明”的独特地域文化内涵.认为“辽河文明”的命名,是基于历史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特质”和“文脉基础”.而“辽海文化”的命名,则是基于地域文化学、人文地理学和方志学,其本质特征是“文化符号”和“文化表征”.二者的关系,不应当是如有些学者认为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而是以辽河为“圆心”,互为表里的姊妹文化关系.辽河文明与辽海文化,就如同“黄河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关系一样.由此提出“辽河文明”是“辽海文化”文脉基础的论见.  相似文献   
126.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当前文化领域中最尖锐的难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是首先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中展开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范畴,除了工业产品设计以外,还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组织设计等等.设计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提倡回归历史和传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范导.  相似文献   
127.
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第二十八章"故大制不割"一句误读至今。"故大制不割"中的"制",用的是"制"一词的本义,即截割木材义。"大制不割"的字面义即大手笔地截割木材(反而)是不割。"大制不割"四字格句型属于《老子》第七十八章论及的"正言若反"的表达形式。"故大制不割"作为第二十八章的小结句,其"大制"对应于前文的"朴散成器"之义,而"不割"则对应于前文的"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之义,并且以"正言若反"的四字格形式表达了第二十八章朴散归朴的章旨。  相似文献   
128.
国家大剧院的国际竞标以及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方案的最终胜出,在国内引起深刻的影响。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对文脉认识不同的侧重点:中国传统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而西方则在历史发展总连续的前提下,强调细节上的非连续性。特定环境中,设计和建造者对场所气质的把握,必然产生文脉的延续。而从历史的角度看,文脉的发展过程充满着变异与突变,形成震荡。文脉正是在震荡中延续的。  相似文献   
129.
与刘国忠博士《走近清华简》一书中的观点商榷,提出10个问题,并阐述下列看法:《尚书》中的诰、誓、训、命是事前草拟,届时宣读的原始文献,而谟、典是史官记录,后人美化而形成的历史故事;《尚书》小序非孔子所作,是西汉人张霸伪托孔子而作;西汉《今文尚书》28篇非孔子录百篇尚书残本,其中《禹贡》、《尧典》、《皋陶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历史故事;西汉《古文尚书》16篇,是孔安国所献孔子家藏本;梅赜《尚书》不是西汉《古文尚书》,但两者并非毫无联系,是利用了先秦书籍曾引用的尚书篇名及语句,加以自己的阐发而另作;清华简中的两篇商书,命名为《尹至》,《尹诰》均不妥,应改命《汤尹之誓》和《尹谟》,真正的《尹诰》并不存在;《尹谟》非伊尹亲作,《史记.殷本纪》所记《咸有一德》是伊尹亲作,前者记灭夏前事,后者作于灭夏后,所以《尹谟》不是《咸有一德》;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是魏晋人编写的伊尹训戒太甲的历史故事,《尹谟》是战国人编写的商汤与伊尹筹划反夏的历史故事,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文字全然不同;用《伊谟》与梅赜《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对照,而断其为伪作,方法不可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闪耀着思想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朱熹不掩其思想智慧,不忍中断中国文脉,所以不完全否定梅赜《尚书》;对于西汉古文尚书16篇而言,梅赜《尚书》是伪作,但它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延续中国文脉,形成许多格言成语,深刻注塑中国人的观念,是真实存在的书,是价值丰富之书,当代人不可斥其为伪书,应该直称其为梅赜《尚书》。  相似文献   
130.
在景观设计中处理好历史文脉的表现形式,是解决城市滨水景观模式化、雷同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开封水系二期工程为例,运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提取文脉符号进行更新应用,以更好地把握设计主题和尺度,为打造城市特色滨水景观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