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173篇 |
理论方法论 | 11篇 |
综合类 | 230篇 |
社会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彭修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
近代以来,日本作为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给予中国美学、文艺学一个学科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范畴、概念、术语及文艺、审美观念和学科体系、方法论等学科构成的奠基性、根本性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成就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构性特征,形成了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内在发展理路,表征为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形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2.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普希金学是研究普希金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一个专门学科,其形成可以追溯到普希金生前;而普希金学的真正奠基人是伟大的批评家刘林斯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阶段;19世纪80年代,出现一个新的高潮;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普希金研究队伍的培养引起了重视。在普希金学史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形象性、概括性,当然这种概括性是指人物形象、景象、图象的概括,这些特性在文学翻译中都能体现出来。譬如,文学翻译中通过对原著人物形象、景物的理解、想象,而后通过译语创造出形象。所以说,文学翻译是在艺术上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6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当前社会文化主流,审美泛化趋势强劲。本文旨在理清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文艺学学科的反思与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同时,面对包括文艺学在内的人文学科日益式微局面,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审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5.
师从著名国文学者芳贺矢一的冈崎义惠所大力倡导的日本文艺学却是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反命题."日本文艺学"的提出在日本国文学界甚至文坛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几次围绕"日本文艺学"的大的论争.身为国文学者的他为何会"离经叛道"地提倡和推崇"日本文艺学"?这与时代因素、冈崎义惠本人的文艺、美学素养和国文学背景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蔡梅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6-8
我国新时期30年文艺学学科的芩土化建设经过了一个从本土需要出发、偏离本土需要、回归本土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艰难曲折,但我们进行本土化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在文艺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与教材建设中都能表现出来。但目前尚处于学科建设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67.
曾永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1):105-107
真正合理的生态文艺学必须是生态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正如不能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的文艺学一样,我们也不能用生态中心主义的文艺学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68.
文学已不再仅仅依附于抽象的文字,她把多彩的梦想交给各种各样能更快更好地显示她存在的新型载体和媒介语言.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走入文化的旷野,我们要沿着新媒介的语言之绳向上攀缘,当我们能真正操控飞速行驶的语言之车时,或许我们将驶入的就是文艺学的新的美丽田园. 相似文献
69.
潘翠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毛泽东文艺思想强调主体的作用,重视文艺的审美本质,进一步探究庞大的文艺系统。它的理论走向与整个当代文艺学总的理论走向基本一致。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当代西方文艺学由于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两者的结论完全不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若干方面超越了当代西方文艺学,在理论发展方面走在前头。 相似文献
70.
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包含两种范式:以文学自身为本位的研究和不以文学自身为本位的研究。1980年代以文艺心理学、文学语言学为代表的跨学科研究,经历的是从范式二逃向范式一的过程,1990年代之后以文化研究、文学生态学为代表的跨学科研究则表现出逆向选择的特点。特定范式的选择,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思路、理论取舍、对学科的特殊贡献与学术盲点;同时,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的转换也折射出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社会语境、学术氛围与学者研究志趣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