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才瞭望》2009,(4):42-42
博爱县人事局紧紧围绕为企业服务的主题.创新制度和提升服务.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正面临着深刻的制度变革.过去那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下运行,以保障全面战争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转型期国民经济动员的制度创新,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动员的积极性,实现国民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国有经济存在的逻辑: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国有经济存在刻画一个逻辑机制.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结构,是合作剩余获取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强调国有经济在提供公共产品、削减竞争失效、弱化分配不公、宏观调控以稳定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战略目标等合作剩余获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经济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契约结构,也面临着"政府失灵"等的威胁.因此,国有经济的规模也应依具体条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4.
如今职场中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对调"一词的含义.这个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人事调配制度中的专用工作名词,曾给许多职场中人留下多少苦涩的记忆.那时,倘若一对夫妻分居两地,夫在甲省工作,妻在乙地就业,妻子欲调往甲省工作,与夫团聚,则需要寻找一个甲省欲调往乙地的职工,否则即使其他条件符合也很难遂愿.缘由在于当时各地使用劳动力受到严格的计划指标限制,增一人则需减一人,增减相抵方能如愿.冷冰冰的计划指标如何管得了心急火燎的夫妻分居?曾几何时,大中城市路边电线杆上随处可见各色花花绿绿、如同现在小广告似的"对调"启事,大海捞针般地把那个与自己逆向调动的人找到.尽管希望渺茫,但此类电线杆上寻觅调动"伙伴",毕竟是严格的劳动力计划管理中的一丝松动,也曾给许多分居两地的夫妻带来些许团圆的梦想.  相似文献   
3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制度资源的稀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制度规则的转变和创新。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就不能仅局限于体制外增量的改革或局限于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改革 ,而是要重视市场对制度的发现与选择 ,并分析了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本文谨从一般的理论层面上对制度安排差异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交易、制度交易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36.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干部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干部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对创新制度、推动制度落实比较重视,而对各项改革制度在实践中会出现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够,  相似文献   
37.
张兆曙 《社会学研究》2012,(3):113-138,244
本文试图在决策层与单位成员上下分际的组织结构中,讨论新制度落实的决策逻辑、行动特征以及合法性获得等内部运作问题。案例显示:新制度的落实首先是一个"台后决策"的运作过程,其基本的逻辑是"以特定的政策将特定的人放在特定位置上";由于缺乏"固定群体的稳定共识",单位成员的行动反应呈现出一种相互牵制的特征,从而降低了修改制度文本的可能性;新制度实施方案的合法性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与仪式性组织活动所建构的情境压力及其对表决行为所施加的影响有关。概言之,新制度的落实是一个克服上下分际的组织结构的结构性张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董金权  甘琴 《学术论坛》2012,35(2):49-52,116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制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它可以矫正学校德育遭受的负外部性侵害,促进学校德育外部性内在化以及实现学校德育交易费用的节约。然而,当前学校德育出现制度结构性非均衡状态、制度路径依存以及制度失灵等现象,使学校德育受阻于制度瓶颈。只有采取激进式强制性、渐进式强制性、激进式诱导性和渐进式诱导性四种方式对学校德育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度瓶颈,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绩效。  相似文献   
39.
40.
陈笑妍 《经营管理者》2013,(1X):297-297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券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私人品特征化,以及利益主体在公共教育资源支配力上的确定,同时以十年后的视角看待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券的实践历程,以期对教育券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意义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