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1400篇
劳动科学   108篇
民族学   168篇
人才学   119篇
人口学   200篇
丛书文集   1704篇
理论方法论   293篇
综合类   3045篇
社会学   650篇
统计学   45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1194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1.
赵华 《人文杂志》2023,(1):12-17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历史进程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标志性体现。数字经济通过组合效应推进城镇城市共同繁荣,通过匹配效应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结构,通过学习效应为城市经济实现创新驱动,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通过集聚效应创造持续韧性的城市魅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城镇化,需要在以人为核心的根本宗旨下,构建针对性的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推进既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公共服务数字化以及市民生活的数字化嵌入。  相似文献   
92.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都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理论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之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构成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新型工业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相互融合的、具有“时代特质”和“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能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二者具有统一性和共通性。从总体上看,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科技创新、制度变革、产业转型、要素集聚、“多元融合”、瓶颈突破、设施承载等多种相互作用路径。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3.
对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并对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阶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城镇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位列西部地区第2位,但仍低于东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水平较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协调。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还面临诸多阻滞因素。推进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城融合,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保障能力;强化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4.
杨爱君 《学术论坛》2012,(6):110-114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和互促进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过程基本上是优先发展工业化,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经济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5.
彭瑛著《远程条件下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一书,于2011年6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相似文献   
96.
刘金伟 《新疆社会科学》2012,(1):111-116,142
阶级作为我国历史上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困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正确认识阶级分析的功能,特别是要正确认识阶级冲突的功能,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大。目前,迫切需要处理好几种主要的阶层关系,通过调整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力关系和身份关系,重塑中国新型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97.
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讨论了场所联结、场所依恋、物理环境维度和社区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心理融入的影响,并从环境心理的视角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社会融入建议。  相似文献   
9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是我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内生动力。"天下商埠之兴衰,视水陆舟车为转移",交通作为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驱动力之一,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交通运输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对于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99.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民现代化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在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民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主体地位还不相符。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实现农民现代化,必须以制度引领农民现代化、以先进文化引领农民现代化、以现代教育引领农民现代化、以市民化引领农民现代化、以信息化引领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0.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经济日益占支配地位,中心城市的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城市群迅速发展完善,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城镇化还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从各方面关系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五重五轻的特点,即重速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生活,重经济、轻社会,重开发、轻保护;从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