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00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存山 《中州学刊》2005,(1):130-137
范仲淹是开创"宋学精神"的第一人,但其历史地位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的、恰当的评价.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以后,王安石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向的过程.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经济等领域,而熙宁变法则转向为"以理财为方今先急".熙宁变法之所以引发朝臣的政见不同和党争,固然与儒家传统的义利之辨有关系,但宋代的政治现实也确实面临着士风、吏治与"理财"如何协调并进的问题.只有辩明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的关系,指出熙宁变法转向的局限性,才能理解道学或理学是在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2.
清朝灭亡前最后十年 ,清廷为改变内外交困局面而推行的新政 ,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东北地区在当时处于主权和利权的最危急关头 ,因此新政的施行就更带有维护主权和利权的积极意义 ,尤其是在文化领域 ,其变革不仅起到开启民智、抵御列强侵略的作用 ,甚至对稍后的辛亥革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3.
《人才瞭望》2013,(6):57-58
近日,焦作市出台《焦作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办法》,对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创业平台、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引进的领域和范围、引进的待遇和资助、管理和服务、引进方式和程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4.
《人才开发》2011,(1):7-7
12月8日至22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示了经审核批准首批直接申办户口的42名引进人才名单。这是今年8月6日市政府下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规定11类人才可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后的首批人才落户名单。  相似文献   
75.
与民国初期相比,福建清末新政中成立的官方经济管理机构在职能发挥上更为自觉,民间经济组织成立的数量也更多,近代工商业发展速度更快,说明了辛亥革命之后福建近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远慢于清末,且在全国的比重日趋下降,这既得因于民国成立后福建地方政治分裂,也与福建缺乏大型近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与大额资金扶持,沿海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力不够等先天条件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76.
新股发行体制的重要改革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此时距离2013年6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刚刚过去半年。这是政府部门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通读《意见》全文,以下三个要点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7.
王莽推行的大规模激进制度变革,本为实现儒家的盛世理想,结果惨遭失败,与理想严重背离。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其逻辑乃在于西汉后期王莽等社会精英主要基于传统主义的价值取向、天命和阴阳五行的宇宙图像、巫术和迷信的思想观念感知环境,此种心智模式不能客观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及联系。王莽新政主要聚焦于规制性的制度改革,对制度的认识过于简单和片面,忽略了制度的深层结构和更广泛的方面。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因时间压力和任务压力大,王莽无法制定出可操作的完备改革方案,实施新政的官员们也因改革而预期紊乱和行为失范,进而丧失了执行能力,而一味地使用暴力削弱了改革的动力、增大了改革的阻力,让改革失去弹性,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78.
79.
史学界有人认为 ,二十世纪初年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与十九世纪末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买办的、倒退的、反动的“变法” ,后者则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法。这种看法正确揭示了两者间的主观动机的实质不同 ,但忽略了两者在客观上具有的承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类同的资产阶级性质。这种理解看起来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评价很高 ,实际上恰恰低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两者在经济政策上的承接关系及其社会成因作一探讨。一二十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80.
晚清新政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及人们产业观念的更新 ,清中央和地方的农业产业行政机构开始日趋专门化 ;与此同时 ,民间以改良农业为己任的职业团体———农会广泛设立。两者共同努力 :提倡农学教育 ,发展知识农业 ;设立农事试验场 ,推广农业科技 ;奖励发明创造 ,倡导设立农垦公司。这在内外交困的时局下 ,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面貌 ,但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起了前驱开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