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26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75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1542篇
社会学   40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00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新时代文学在不断启新。文学在开放、互通,在跟进时代,瞄向未来,也在疏通“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路。文学促动人们的价值坚守、责任担当,守持“良心”,传达“爱意”,拓展伦理视阈,与“生生”同韵。文学在重视、重识、重释“非人类生命”,在惜生、护生,在进行精神性修复。文学在延伸反思及昭示性,在揭秘天地灵性,在顺通对万物生命的救助之路,在探寻自我救赎之策的可信可行。文学的身体力行是建设性的,是趋合、趋和的,其伦理诉求甚至会超越“纯文学”本身。文学的世纪性抉择是跨时空、跨文化的,多样、多向、有机地观照文学现象与历史文化存在,即便是评析方式、范畴及模型构建,乃至言说话语的拓展、转换,都呈现着多样、丰富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王润泽  杜恺健 《民族学刊》2021,12(2):17-22, 94
近年来,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打破以往“两个中心”建设发展各自为政的状态,开启了“两个中心”深度融合的局面。本研究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理论,试对共同建设“两个中心”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所具有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建设路径提出建议。研究发现“两个中心”建设有着共同的现实指向与目标,那便是面向基层社会治理,促成社会认同,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进而在建设路径上,“两个中心”的建设应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促进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深度融合,推进思想宣传工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最后扎根群众,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实践话语。  相似文献   
997.
陈云云  高兴 《阅江学刊》2023,(3):125-132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是党员立身、立言、立行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将坚定理想信念当作第一标准、砥砺初心使命作为目标追求、恪守廉洁自律视作内在要求、加强道德修养看作主攻方向。当今中国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风险交织叠加,修好共产党人“心学”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党内党外及线上线下等多重因素掣肘。新时代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提升理论素养,强化党性体检、筑牢责任意识,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加强制度设计、提供有力支撑,依托新媒体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98.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而奋斗以及如何奋斗”三个关键问题。以奋斗幸福观为指引回答好为什么要奋斗,以科学的奋斗目标为导向回答好为什么而奋斗,以有效的奋斗方式和持续团结奋斗的品质为支柱回答好如何奋斗,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中之重。构建“普及式+巩固式+精准式”三位一体的教育对策,是高校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9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能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筑梦新征程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制度自信教育的关键在青年教育。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制度自信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代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正确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优越性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深刻理解上。优化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要从队伍、渠道、方式、路径等多维度共同发力,提高课堂教育实效,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路径,形成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000.
《南都学坛》2021,41(1):85-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责任担当,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彰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辉煌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