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词的两种造词法考察——兼谈新词的谐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新词的两种造词法仿词法和转义法,可以发现仿词法是一种生成能力很强的造词法,是产生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重要途径;转义法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旧词载新义,二是旧的短语载新义并转化为词;谐趣是新词的重要特点;用仿词法和转义法造出来的新词是“熟悉的陌生词”,它们大多带有诙谐、幽默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明代冯梦龙编辑的民歌集<挂枝儿>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新兴的口语成分原貌,是研究明代词语的宝库.这些材料虽经学者发明,但仍有新词新义值得作进一步梳理.例如"波""一向""的当""寡茶""闯寡门""统口""一丢"等等.这些词语不仅大型语言词典失收,其他论文论著也少提及.此文训释词语10条.  相似文献   
23.
时下,《蜗居》可谓红得发紫。电视剧的热播,书籍的畅销,网络上的高点击率和激烈的讨论,已经让蜗居这一词语跻身2009年度流行新词之一。一个作品能够走红绝非偶然之得,可能是因为它满足了受众平日无法满足的追求与幻想,可能是因为它紧扣时代脉搏应情适景,可能  相似文献   
24.
说“人气”     
收集了“人气”一词古代至当代的部分应用举例 ,结合实例阐释了“人气”的多种义项 ,并分析该词词义的演变、发展及其原因 ,得出“人气”不是新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本文试图从新时期出现的新词新义看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变化。新词新义是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深刻变革的明证。本文认为创造新词须力求准确,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26.
郭在贻提出研究俗语词为训诂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对现在的俗语词没有提及.训诂学不应局限在俗语词方面,还应扩大到俗文化范围,从研究古书走向俗文化研究,对人们喜闻乐见的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所以然及俗误.训诂学对周易预测算命、取名、方俗语研究、英语教学、新词揭源、地方文化研究及数字化电子文献的整理校勘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网络方言”这一概念,并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剖析了“网络方言”的产生背景、存在的现状,预测了它的未来命运。认为: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网络方言;网络方言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律;各种网络方言服务于各种语境和语用目的;对网络方言应该持理性的、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28.
在信息时代,网络新词以其独特的非主流性、隐喻性、集群性,打破传统、颠覆经典,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存在浅层化现象,部分内隐低俗性的新词使大学生社会认知混乱,削弱了主流价值影响。基于文化图式理论的视角,以需求分析为路径,结合青年亚文化和大众文化,力求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网络新词的内外部因素,并探讨引导大学生消费网络新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杨振兰 《文史哲》2007,(4):141-146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义项的形成出现了由既有词派生和新词派生两种并存的情形,并进而形成了旧词多义和新词多义两种多义现象。新义衍生的主要模式引申和比喻在两种多义词中呈现出不平衡性,显示出新时期新义产生的某种特点和规律。有必要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该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0.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网络英语新词成为学界广为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从文化视角来探讨网络英语新词汇的译介,跟踪英语新词的引进和翻译,以及汉语中越来越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词汇和缩略语的现象,表明我国和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英语新词的引入和翻译也必将进一步促进这种交流。汉语对网络英语新词汇从形式到内容的借入,再现了英美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