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68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00篇
丛书文集   376篇
理论方法论   133篇
综合类   1564篇
社会学   40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991.
邹满星 《唐都学刊》2007,23(3):29-32
色彩是绘画中流动的生命,也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中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在六朝时代极为发达,且绚丽之极。中晚唐以后,水墨渐渐取代色彩而占据主导地位。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哲学的、绘画观念的,也有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色彩与产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色彩三要素的介绍,阐述了单色色彩或复合色彩的不同匹配组合,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即使是同一色彩与相同的色彩组合,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不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诠释.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重色彩设计,正确运用色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3.
莫里森小说的色彩语言有着深厚的意蕴,它揭示小说主题,预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这些独特的色彩语给小说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94.
色彩在我国远古时代反映更多的是人类为生存需要的一种本能活动,至封建社会,中国华夏绘画色彩观与五行、五方、五德等渊源颇深,在具体的创作中和传统的儒、道思想紧密结合。20世纪初,以康有为、陈独秀为代表的革新派,大力提倡“借洋兴中”的口号,使得包括色彩元素在内的中国传统绘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995.
《领导科学论坛》2005,(2):36-39
“党管人才”这一战略指导原则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的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以及对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  相似文献   
996.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歌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就中国新诗发展的整体态势而言,闻一多这种偏向于“东方色彩”的诗美实践和诗学建构既有纠偏的一面,也呈现出自身的偏颇。  相似文献   
997.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我们这一代人,是每天伴随着这个富有时代色彩的口令长大的。时代早就变了,但是眼保健操却在学生中一代代延续了下来,只不过口令略有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先生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他的"和谐"思想.他认为人由阴阳二气所生,天生具有爱恶之情,这种爱恶之情就是求乐避苦,即人生来喜欢和谐,厌恶不和谐.对和谐的追求来源于人求乐避苦的自然人性.如何才能看出和谐呢?康有为认为"同"是和谐的外在要求和衡量尺度."同"的标准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不平等对待,外在的一致性反映了人们内心对和谐的渴望.与此同时,康有为指出了和谐的道德基石和发展动力是"仁".即"不忍人之心",认为它是宇宙的法则,体现在人身上便是博爱和平等,因此人人才能和谐相处.而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源于圣人的这种"仁"的思想.但由于现实存在着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以及苦界,人们为"九界"所困,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只有去除这"九界"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的终极目标,即人人和乐的太平乐境.康有为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将"和谐"视为人的存在之维,将其同人性、道德、大同思想等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追求和谐乃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他的和谐思想立足于工业化、社会化和政治结构的民主化三个原则基础之上,体现了其世界意识和东方哲学色彩并存的气象,具有启蒙价值.但由于他没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个体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道德观念的多样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他的和谐观具有理想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相似文献   
999.
当代中国画创作正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色彩问题愈显重要,建构中国画色彩新体系,应重视当下中国色彩文化的现实,重视对中外色彩文化资源的解读与创化,重视现当代国画家、色彩理论家色彩研究成果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00.
“威尔第式男中音”是歌剧《弄臣》第一主人公黎戈莱托在歌剧舞台陈述空间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威尔第用独具个性的音乐旋律、宽广的音域、声乐色彩丰厚而富有弹性的音色和以极具戏剧性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揭示人物复杂情感、塑造角色鲜明性格,极为成功地塑造了黎戈莱托这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