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48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1624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客观性的基础方面,以人的活动反对文化价值;二是从方法论上,以总体方法反对个体方法;三是认为每一种方法与阶级存在密切相关,无产阶级超越资产阶级就是超越直接性,以具体的中介反对直接性。卢卡奇将方法与论点对立起来,仅仅推崇方法的做法使正统马克思主义走向了唯方法论。其次,卢卡奇从方法论上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略显片面,缺乏全面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卢卡奇在批判中认识到了中介的重要性,这为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奠定了基础。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既有得又有失,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42.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体系 ,是新世纪共产党人的世界观 ,也是科学的方法论 ;它的丰富内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发展观、利益观、价值观 ;给人们以历史意识、世界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的方法论启示。“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是新世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43.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和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是对人权问题科学认知应遵循的三个基本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握住人权本身的实际 ;才能既看到人权在历史上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又看到它必然会发展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才能把对人权的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4.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解释范式,消解了社会学方法论中的整体和个体、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从而超越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二元困境;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强调结构和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避免了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的二元关注.  相似文献   
145.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生产力观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而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了加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我刊约请几位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发表一些看法,希望推动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6.
科学解释和人文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与“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分别被用来代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方法论,并经历了长期的争论。新老实证主义者皆主张一元的方法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也应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为楷模,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把握规律。新康德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张“理解”的方法论,强调从“意义”、“价值”的角度来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哲学解释学提出了“解释学经验”的概念,将它作为理解的对象,意在把握科学活动与人类行为的本体论前提。笔者则提出“语境论”的解释观,将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的不同,归结为问题语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7.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却面临着我国沿习外国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不可能性、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假设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系统观的现实矛盾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主要困境。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要求从制度保障上改革,创建节约型社会和恢复型社会;从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循环经济的成本投入与收益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软约束与法制硬约束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行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8.
科学方法论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至今学术界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学转型功能机制的论述并不多.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至少发挥了"导引方向"、"穿越时空"、"革故更新"、"尝试实践"、"务实求真"五大功能效应,其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9.
依据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原则,质疑“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方法论性质可知,事物的矛盾对立、运动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主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运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而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了加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我刊约请几位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发表一些看法,希望推动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