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夏蕾 《现代交际》2010,(9):97-98
视唱练耳学习包括了两大主要内容——以纵向为主的和声听觉训练与以横向听觉为主的听写旋律的训练。听写旋律包含了多项训练内容,其中有:音高感、音程感、节奏感、节拍感、速度感、多声部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对于曲式结构分析能力、记谱能力等等。因此,听写旋律被称为“练耳的综合”。多听记旋律可以培养人的乐感,提高听觉能力,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去感受音乐的灵性,主动地去感知音乐,学会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建立一种良好的表现音乐的习惯。  相似文献   
23.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众多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浸透着原二胡曲作者阿炳与改编者储望华的心血与智慧。该曲风格含蓄凄美,意境深远,柔美宛转,具备较强的民族艺术特征。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音乐创作原则在于弱化西洋和声功能性,和弦更加丰富,采用民族旋法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模仿民族乐器音色,情感更加奔放。《二泉映月》充分借鉴了中外音乐理念,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表现在中西合璧,多声交响,线性旋律,五声调式,变奏曲式,意境优美。相信通过本研究能为钢琴独奏曲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推动我国钢琴独奏曲的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4.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者 ,一生从事音乐创作 ,他把俄罗斯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 ,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风格独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以春、夏、秋、冬为背景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25.
重新解读沈从文1940年代的主要代表性作品《看虹录》、《摘星录》、“七色魇”系列等,发现他1940年代的文学追求是用文字构图作曲,用文字保留生命中的永恒的线条、色块、旋律等等美感意象,最终达到“用意象构筑形式”的艺术目的。他所要诠释的是“爱”与“美”的永恒。他希望用永恒的“美”去创造理想的生活,以此保留永恒的生命形式。沈从文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突出的文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建国十七年艺术歌曲创作继承了我国现代艺术歌曲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创作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作曲家们采取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将民族风格和体现时代精神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罗忠镕谱曲的《忆秦娥·娄山关》,对之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并结合自己演唱体会,浅议其演唱风格的探索。  相似文献   
27.
28.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于是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为教学可以完全放弃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去自由发展,这种现象在习作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鲁迅散文集<野草>中<雪>为例,从修辞的角度剖析了<野草>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30.
马志燕 《社科纵横》2006,21(2):154-155
朗费罗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却达到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意旨超远的境界。本文以他的一首小诗为例,细致分析了它的语音特征、句法特征和词汇特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诗歌情感旋律的运动、诗歌主题意旨的深化交融在一起,最终构织出一个跌宕起伏、壮阔深远、沉着安详的自然般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