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61.
艾米莉·迪金森的《我为美而死》写于1862年,正值她隐退初期,是她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诗歌的首推。诗中绝妙的意象、突破传统的韵律、跳跃的标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迪金森的独特诗风。此诗意境悠然,两位为追求真和美的斗士终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无拘无碍地彻夜长谈。而不被世俗社会承认的迪金森终有真和美相伴余生。《我为美而死》是诗人隐退的宣言,是诗人对真和美的咏唱,也是为诗歌奉献了自己一生的迪金森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2.
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人们时盘古的崇拜在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了盘古信仰圈.盘古信仰圈的出现说明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和南越民族世居地都可谓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盘古信仰圈的凝聚力出发,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个方面论证南朝梁任防<述异记>所记的南海"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北回归线经过的中国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壮侗语族民族中的壮族居住的古南海的中心区域广西桂中平原地区的大明山上.具有显赫景现形象和浓厚礼法含义的广西桂中大明山其人文地理特征与南朝梁任防<述异记>卷上所记录的"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相吻合,古代西瓯、骆越世居地的广西大明山是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163.
从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谈西夏的主体葬俗——火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多民族王国,本名大夏,因其活动地域主要在北宋的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西夏在历史上曾存在一百九十余年,其文化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汇了汉文化和佛教文化,反映在葬俗上,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70年代后期,在武威西效林场发现了两座西夏墓,这是两座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这两座墓的发掘对研究西夏党项羌人的葬俗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下面,本文就这两座墓所反映的党项羌人的主体葬俗——火葬,结合史籍资料,对这一葬俗作一简略阐述。武威西效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葬,两座都是单室拱形券顶砖室…  相似文献   
164.
165.
突厥所建立的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在今内蒙古草原地区和蒙古国境内都留下了大量遗存,以祭祀性遗址和石圈、石堆墓最为常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突厥考古学文化。突厥考古学文化远可承匈奴,与同时期的的粟特、唐朝互有影响,对后来的回鹘、契丹、蒙古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索德浩 《天府新论》2024,(3):封二-封三
1980年3月,四川省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第三生产队修整晒坝时,意外地在其东北方向发现一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新都马家木椁墓是成都平原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级蜀墓,年代约为战国中期。该墓随葬品以铜器为大宗,种类丰富、组合方式严密,浓缩了战国时期蜀地上层的丧葬礼仪、制度。墓葬的内核是蜀文化,同时吸收了大量楚文化因素,充分表现了蜀国上层源蜀慕楚的文化特点,是探讨战国时期蜀国礼仪制度及蜀、楚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墓葬。  相似文献   
167.
《南都学坛》2019,(5):5-10
颜回去世时,较为年轻。从孔子时代开始,颜回早逝的原因就已被讨论;自西汉末年开始,气候变化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增多,由此引起时人对寿命问题的关注;到东汉时期,讨论颜回早逝的频率与论者越来越多,这反映出了思想界的某种变化。在早期道教徒的眼中,早逝者对生者不利,故而在墓葬中常采取某种措施,隔离生者与早逝者的关系。民间下层民众的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汉代精英阶层,对颜回早逝问题的讨论逐渐深入,讨论的议题开始转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8.
169.
历代学者对李贺的《苏小小墓》有不同的阐释,这实质上是对该诗文本的"空白"所作的不同填补。文本唤起读者基于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吸引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文本进行阐释是文本的实现。对李贺的《苏小小墓》有不同的解读就是这种文学理论观点的反映,但在文本实现的过程中,读者要确保文本阐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0.
正连日来,相信每一个关注文博圈动态的人都已经被"海昏侯"三个字刷屏了。目前,"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不仅参观者如潮水般涌入,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反响。事实上,从海昏侯墓开始发掘,就已经成为近年考古界的头等大事,如今引起全民轰动也是顺理成章,因为,南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