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494篇
劳动科学   34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9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32篇
理论方法论   386篇
综合类   4651篇
社会学   602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798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尚书》首先强调的是君王之德,并要求“德纯一”,力戒“三风十愆”。并提出了君王之德与治政养民的辩证关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揭示了“慎徽五典”、“明德慎罚”等实施“德治”及法、德相济的几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92.
江湖与侠客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 ,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心造的幻影”。宣传“愚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 ,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993.
中西启蒙“平等”观各自循着自身的文化轨迹沿革,如果没有以后“鸦片战争”引起的中西文化碰撞,双方的演进路向断然不会重合。一般而言,西方的启蒙“平等”观推崇“权利平等”,并能够借助民主政体进入制度性建构,因而较易落到实处 (尽管绝对的“权利平等”永远不会存在 )。而中国的启蒙“平等”观仅停留在道德境界的“人格平等”,并且寄希望于专制统治者的自我觉悟而推行之;因此,这仅是一种尚未进入实践领域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994.
995.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淮军四大主力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败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996.
鸿都门学是由汉灵帝独立发起并组织的 ,其初衷和实际并不是直接针对党锢之士的 ,而是针对东观、太学等清流士人 ,同时也是针对宦官集团的 ,因此鸿都门学是汉灵帝执政时代的第三种政治势力。它介于清流与浊流之间 ,是汉灵帝试图依赖的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997.
新中国诗歌创作,在长达四十余年的岁月里,经历过风风雨雨,出现过枯荣的春秋。回顾自有必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尤为评论家们所关注,并为探求诗歌创作新的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998.
“美学大讨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美学论争之移植。哲学美学是它对当代20世纪美学最大的学术规定,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其最深刻的学术教训。  相似文献   
999.
刘勰"情采"观的提出是我国文论史上的创举.从哲学思想上看,刘勰从天道自然观出发,在文章本体论的意义上肯定了文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情感是实现"道之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从现实语境上看,刘勰"情采"观受到了六朝时期"重情"和"重采"审美时尚的影响,是在与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斗争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1000.
春秋时期,新型之士兴起,从而使朋友作为独立一伦,开始从宗族血缘关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从修身、齐家、治国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交友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其社会政治价值,提出了交友必须遵守的的原则和规范,即遵循礼义、诚信、忠恕之道。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创始性的意义,而且对中国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