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21.
"逍遥游"的实质是庄子对主体修养境界高度地提升与合理性论证,体现了"无无"境界的思想性质和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理论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批判庄子反对"有待"和以"无待"论证"逍遥游"境界的虚无思想性质和理论思维取向,揭示"无无"境界思想本质;(二)改造和吸收庄子提升境界高度并论证其合理性的理论思维成果。王夫之研究"逍遥游"的思想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与庄子思想的同异及其思想根源;(二)他遵循的从"无无"到"有"境界线索并论证"有"境界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22.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表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精神解放与超脱。综观《逍遥游》通篇,我们可发现,在庄子文字的回环曲折中,随着以“大小之辩”为始,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展开,层层递进进行例证分析,通过神奇的寓言而隐喻出何为逍遥的主题,再以“有用无用之辩”对此概括总结,得出如何逍遥这一结论。由这一基本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得出庄子逍遥思想的主线:“大小之辩”——逍遥有待、“无已无功无名”——逍遥无待、“有用无用之辩”——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23.
论述了庄子的“无待”的自由观,认为其哲学是一种以追求超然生命为旨趣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看来,只有摆脱各种诱惑、挣脱各种束缚、超越生命,才能达到“无待”境界。指出:在现代性的危机场景中,庄子“无待”哲学的价值突显,其破“待”追求“无待”的解构性的批判具有一定意义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4.
尼采的悲剧观陶养于他对“存在”的本体性体验,这体验所蕴含的“命运”关切使他钟情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存在”奥秘的探询折射出古希腊人沉郁的“命运”意识。苏格拉底的出现,使古希腊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从有待的“命运”关切向无待的“境界”眷注的跨越,拔除了古希腊悲剧赖以繁茂的“命运”灵根。尼采将悲剧的终结归咎于苏格拉底虽非不实之词,但表明他在充分关切有待向度上之生命存在的同时,未能给予生命的无待向度——无待于外部条件的心灵境界的自我提升——以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5.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2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