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303篇 |
理论方法论 | 38篇 |
综合类 | 574篇 |
社会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阚少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0-92,130
任何小说都存在于时空之中,同时又要表现时空,这似乎是一个惯例。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独辟蹊径,采用追忆的方式表现时空,空间成了一块块碎片,而时间则被赋予了毁坏和拯救的双重力量,并且两者在追忆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无意识记忆,从意识深处唤起既不可再现、客观上又无法逆转的时空,从而在心里上获得一种永恒的感觉,时间在空间里复活。 相似文献
32.
田沁鑫的戏剧<生死场>在人物形象、主题意蕴和结构等方面对小说原作都进行了改编,它回归了被认为是对小说误读的"抗日救亡"主题,而这种误读,恰恰是基于当代话剧缺乏精神内核的创作现状而做出的有意识选择.作者希望突破话剧创作过于个人化的局限,建立艺术性和现实性兼具的"新主流戏剧",但这一尝试在戏剧文本内部造成一定分裂性,使意识形态价值和个人的建构立场都遭遇了双向的价值消解. 相似文献
33.
曹雅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1)
该文采用心理学分析方法阐释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形象,发掘王一生形象的心理学内涵:生命本能、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集体无意识。并由此发现:以阿城为代表的文革后的作家逐渐与五四新文化运运取得联系,塑造出富有人文蕴含和真实个性的人物形象,充分肯定了个体价值,这能够给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4.
王维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1):83-87
文章借用政治无意识的文本阐释方法概略地解读了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新闻业的状况如何在当代新闻史研究中得以呈现。通过考察新闻史研究者在其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视野与处境来分析其历史书写中意识形态的生发原理。 相似文献
35.
无意识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其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减轻了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独立人格,顺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而且更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为出发点,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目的,最终以无意识教育为突破口,深刻论述了无意识教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和作为突破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6.
海盗行为作为一种明确思维动机和思维逻辑的暴力实践,已严重威胁到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安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层面分析了海盗形成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打击策略。针对亚丁湾地区海盗活动越来越猖獗的现状,试图用哲学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探究索马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海盗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层面产生的无意识影响,以期从根本上关注海盗行为本身,达到消除暴力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倪复生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64-169
借鉴当代法国史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是我非我”现象做了一番梳理和分析,并指出无意识和一致性逻辑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译者“是我非我”的根本原因。基于这个矛盾,本文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模棱两可的;翻译的问题不是方法上的问题;翻译的方法只能是一种不确切的方法;所谓的翻译其实是作者和译者共同完成的翻译书写。 相似文献
38.
中国当代朝鲜族诗人南永前的图腾诗以民族图腾诗这种文化原型为表现对象,传达的是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诗人借助图腾意象展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丰富内涵,使得历史与现实交汇、审美与人生同构,进而完成了对民族之魂的重铸。 相似文献
39.
40.
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一切制度的移植,都必须贴上“国利民福”的标签,否则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为此,民初政治精英在移植西方政党理念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时代的价值取向。作为自由政府“固有灾祸”,以获取权力为首要目的的政党,变成了“国利民福”的载体,其掌握政权与否,“殊所不计”;本无优劣可言的政党制度,变成了一国政党之兴,只宜“两大对峙”。政治精英对政党理论的错误解读,使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间产生了巨大反差,加速了政党合法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