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83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2篇 |
劳动科学 | 29篇 |
民族学 | 160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174篇 |
丛书文集 | 659篇 |
理论方法论 | 256篇 |
综合类 | 2076篇 |
社会学 | 1997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499篇 |
2010年 | 618篇 |
2009年 | 455篇 |
2008年 | 609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269篇 |
2005年 | 229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教育匹配对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婚姻教育匹配指数增加,即妻子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于丈夫,会显著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减少生育行为,并扩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程度。婚姻教育匹配对低收入、夫妻双方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农村家庭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女性在婚姻教育匹配中的优势增加会显著降低男孩偏好。进一步发现,婚姻教育匹配会通过改变女性生活满意度与性别角色转换度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新时代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制定政策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我的丈夫很少跟我交谈,他每天晚上只是坐在那里读报或看电视。我问他事情,总是哼哼作声,有时甚至不理不睬,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管家婆及一个陪他睡觉的人。这样的婚姻使我感到很苦恼,内心一直在矛盾焦虑中挣扎。”一女性痛苦地向我们诉说着。 相似文献
104.
105.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再嫁难、买卖婚姻、陋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华北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民国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受到本国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宗教渗透和法律传统的影响,具有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中华法系的婚姻门数千年来一以贯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婚姻观念和伦理特征。俄罗斯传统婚姻法受到民族习惯法、拜占庭教会法以及世俗法典的多重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和民族性。从结婚的程序、条件以及婚姻的解除和离婚三个方面,历史地考察中俄婚姻法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更为生动地展现两国文化特征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如今,剩女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近几年有关剩女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电视剧《胜女的代价》另辟蹊径,此胜女非彼剩女,虽一字之差,但指向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群。故事讲述不起眼的女孩林晓洁两次被爱神眷顾,先后获得了红帽男汤俊和电眼情人高子齐两位高富帅男子的青睐,却又两次深陷泥潭,游走在幸运与悲剧间,最后她凭借过人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疏仁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39-42,56
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安庆市农村966例农民工的离婚情况进行调查,解析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离婚的深层原因.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女性独立人格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流动使农民的"眼界距离"不断加大以及农民工离婚环境较为宽松等是农民工离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丛慧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83-286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经典。《穿夏装的姑娘们》是美国20世纪男作家欧文?萧短篇小说代表作。两篇小说虽然创作的时代不同,但都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前者质疑了传统的婚姻,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后者则聚焦于男性对女性身体美的欣赏,折射出男性对肉体的专注和对女性精神需求的漠视。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传统婚姻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