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0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84篇
管理学   3702篇
劳动科学   271篇
民族学   1043篇
人才学   696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6264篇
理论方法论   1655篇
综合类   9497篇
社会学   2317篇
统计学   589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74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568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946篇
  2014年   2012篇
  2013年   1546篇
  2012年   1716篇
  2011年   2033篇
  2010年   1835篇
  2009年   1659篇
  2008年   2486篇
  2007年   1616篇
  2006年   1272篇
  2005年   1235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641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673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2.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明形成标志的认识分歧很大,进而影响到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认识和判别。文明作为整体范畴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诸层面,其最鲜明、最能代表文明本质的标志存在于制度层面。基于中国和人类早期文明的主流模式,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应为君主世袭制。  相似文献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管理世界》2020,(3):F0004-F0004
中国经济发展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该时期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严峻的风险挑战。鉴于此,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管理世界杂志社支持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研讨会"定于2020年6月在南开大学召开,旨在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中国特色经济学发展,深化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26.
27.
28.
案例小萌,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在一次校园招聘会现场,她到职业咨询展位前,与职业指导师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她突然无法控制情绪,哭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小萌说,她曾在一家研究所实习了两个月。其间,她觉得自己与带教老师、同事相处得不好,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工作她以前没接触过,屡次被否定,因此感到工作成就感较低.  相似文献   
29.
法治化进程与城镇化运动在彰显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问题上,具有同构性和互动性意义。法治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个维度,分别与城镇化运动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化运动一经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精神相结合,必将给新城镇(市)人的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带来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等现代性文明因素,从而有助于国家和政府对城镇化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