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39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751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学诗”“非乐”与理想国──兼论东西方早期文艺观及其影响秦彦士东西方美学史上,首先对文学与艺术作出理性探讨的不是诗人和艺术家.而是哲学家。孔子明确地将艺术与政治连在一起,以此作为实现其最高理想的工具、孔子所梦寐以求的至高理想境界是丁”,他认为实行仁的...  相似文献   
993.
蒙元时代的敦煌西宁王速来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世纪初,东西方同时有两个速来蛮,一是驻镇沙州的“西宁王速来蛮”,一是“义阑克第十六汗速来蛮”。本文通过对西宁王速来蛮的始祖等问题的探讨,认为西宁王速来蛮是察合台后王,而非旭烈兀之后。  相似文献   
994.
前人已经从不同角度对<俄底浦斯王>的主题进行过各种申述和印证.但这类作品往往作为各种理论学说的脚注而存在,从而失去了作品自身的价值.其实,<俄底浦斯王>始终都演绎了一场以"拯救"为主题的行动,而且这场拯救又是一场不得不陷入虚无主义的拯救.  相似文献   
995.
王是闽中诗派的重要成员,又是活动于永乐年间的"东南五才子"之一,在明初的诗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位诗人的生平遭际及其诗歌创作,可以了解到封建集权专制下作家的生存状况,进而探索明初诗坛日渐式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哲学的意义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本文无意全面展开这一问题,而是在具体分析李泽厚的"新内圣外王之道"、阐明它的所对以及它发展的内在理路的基础上,指出"内圣外王"是一个生命呈现的问题,展示了人类自身创造自己的历史.因而,情与理、圣与王、内与外、孟与荀等的关系问题也就只能在此生命呈现与历史过程中有其区分的意义,并随之而展示其自身.  相似文献   
997.
清初异姓封王原只是清廷招降汉官的政治招牌,在明清鼎革之际,由于封王所具有的政治诱惑促动了一批动摇的故明文臣武将弃明投清;这对于推动清初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异姓王在清初征战中,也渐成"坐大"之势,并直接危及望权和清初业已形成的一统局面,至康熙朝只得用武力废弃异姓王制度。  相似文献   
998.
棋与牌     
李欧 《领导文萃》2007,(6):171-174
中国象棋这玩意真怪,最无能的恰是最重要的,不称“君”“王”,却称“将”“帅”,大概是避讳吧。实际上,它们绝不会挂印出征,而只能深居“皇城”,除了敌方攻进“大内”时,或许能兔急反噬一口外,几乎毫无作为。“象棋”这一词,出现得很早,  相似文献   
999.
主要通过中国大陆益智类电视发展脉络的梳理 ,总结其雏形期、形成期以及更新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并着重就更新期的“智者为王”节目进行深入的分析 ,研究其从重“知”而向揭示人性本体的重“智”的本质变化 ,最终简要提出了中国大陆益智类节目必须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向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受众审美习惯的节目策划之路。  相似文献   
1000.
先秦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横家破除了传统的圣王合一观念,提出了圣王相分的主张,使得以权力为本位的"王"的观念与以知识为本位的"圣"的观念相互分离;二是他们以功利主义态度来对待义等传统道德规范,提倡一种超人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