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9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166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徽州与景德镇相毗邻,两地历来联系密切。百姓交往频繁。徽州与景德镇一地的商业贸易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即开始了茶叶、瓷土贸易。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崛起,流寓景德镇的徽州人更多了。并在这里建立了会馆.他们的活动不仅促进了该地商业的繁华,也为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2.
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间,古典型霍乱在中国广泛流行,福建也是此次霍乱流行的一个重灾区。通过考察清朝福建的海外贸易,并分析嘉道年间福建霍乱流行的时间和区域,霍乱病极有可能是直接由东南亚国家经过海上贸易传入造成的,而不是通过广东传入福建。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巨大系统,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与这个系统相互配合得较为良好的一个环节。它已完全超越了选官本身的意义,而成为集中体现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标志:它调动了宗法制的积极性,并将之推广到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开放性;它倡导了追求礼法的价值观念,成为凝聚人心的坚韧纽带,有效地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普及;它强化了社会分层的等级意识,建立起了一种社会相对和谐的稳定秩序。山东临朐冯氏家族的发展史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4.
学远 《源流》2010,(18)
云浮新兴县是荔枝之乡,明清时期,新兴荔枝的种植得到发展,经过不断选种、引种,新兴已经有了不少的荔枝品种,如尚书怀、状元红、糯米糍、黑叶、进奉、桂味等等,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新兴出现的珍稀品种——新兴香荔。  相似文献   
105.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理论体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认为兵乃国家大事,要重视战争和慎重对待战争,既反对穷兵黩武又不主张偃兵;他认为用兵目的是要为民除害、吊民伐罪、代天行事,这种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要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教兵备战,让没有经过教战训练的民众去作战,等于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如果教战如同儿戏,则不如不教.  相似文献   
106.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书院鼎兴,嘉兴地处苏杭腹地,地方上的书院活动兴盛,虽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其发展过程是江南书院历史走向的一种缩影。嘉兴地方上书院的萌发、发展和成熟都不是江南书院中最早的,这与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辐射密切相关,其集中萌发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嘉兴地方书院仍是江南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起落,其发展和历史走向经历了“抑制—扶持”的反复过程,究其成因可归结于“专制统治与人才培养”之间阶段性矛盾的一种调和机制,它是时代境遇下“专制与取才”矛盾调和物,其对地方上人文环境发展、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明清时期是审美感应理论的成熟期,王夫之、石涛、刘熙载、王国维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心物交感辩证统一的认识既深刻,又各有特点。王夫之的“情景相生”论,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刘熙载的主客体“相摩相荡”论,王国维的心物交融论,分别探讨了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用感应理论来透视意象与意境的构成要素,指出感应方式的不同是形成不同意象和意境类型的原因。审美感应理论还渗透到读者的阅读、欣赏过程中,形成中国特有的感应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补考了明清时期云南、山东所属州县6住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9.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水患与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 ,江汉平原上的城镇伴随着农业的发展 ,凭借交通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 ,它们在促进商业发展 ,沟通内外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这一时期严重的水患又深刻地制约着这些城镇的繁荣。它破坏了城镇的建设 ,削弱了城镇功能的发挥。治理水患成为当时和后世人们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明清时期的安徽,科技人才辈出。他们在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农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有些学科甚至形成了全国性的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