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9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166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晋宋之际,国家官爵制度上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带"五等"字号虚封爵的出现。晋末特殊军事政治形势之下,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强势军功击败高门士族,取得压倒性的军事政治优势,京口北府军功受益阶层由此形成。带"五等"字号虚封爵适时地出现则成为这个现实政治变化的典型表现之一。笔者从这种虚封爵产生的时间和目的进行详细分析,以为正是出于酬赏义熙初年京口北府集团建义之功,朝廷才创设了这种虚封爵。这种虚封爵突破既有的门阀制度优势,确立了以军功为核心的分享军事政治利益的价值导向。这使得京口北府集团凭借军功所获取的军事政治利益不仅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障,而且在价值层面上取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就在这个时候,京口北府军功利益阶层得以成立。酬赏军功的这一目的也直接决定了虚封爵的若干特点,对此,笔者也予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2.
明清通俗小说的作者习惯于追求"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因此他们会频繁地将纳妾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同时又能够引起激烈矛盾的婚俗写入小说。小说中所常见的"怨气丑声"的故事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这类故事的矛头所指,不是纵欲的"妾",而是那些广蓄姬妾的男性,纳妾由此成为了男性好色的一个标签。而更为重要的情节模式则是"一妾破家":原本安然无事、风平浪静的家庭由于"纳妾"而掀起狂风巨浪,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倾覆毁灭的危机中。纳妾既是整段故事的起点,也往往被视为引发危机的源头。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小说作者在叙事中对于"纳妾"的依赖。纳妾不仅作为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而被寄予某种想象,更有助于故事的叙述:缓解人物在婚姻道德上的困惑,并解决风流与阴骘无法并存的难题,使得小说的叙事能够不偏不倚地驶向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3.
《经理人》2009,(10):46-49
4万亿投资,7万亿天量信贷,相当一部分涌入了楼市、股市,催起新一轮泡沫。中国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做实业不赚钱,只好炒楼炒股?中国企业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跟炒楼炒地皮相比,办企业利润微薄得可怜,慢得可怕?明清时代,中国人有钱就买地,盖宅子,做地主,不投资于工业,这导致中国错失发展近代工业的先机,大大落后于西方;如今,中国富人有钱就炒楼炒股,不愿投资于高科技行业;为什么中国人还要重蹈古人覆辙,不设法建立几个在全球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44.
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收藏的明清契约文书共有32件,对当时岷州地区的政治、军事、宗教状况均有所反映.本文选择其中5件代表性的文书进行分析,研究大崇教寺文书形成的原因、契约形式及政府对土地的管理等情况.契约文书原件基本保存完整,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大崇教寺明代以来寺院经济及其它方面的活动,颇具地区特点.通过对其整理、考证及相关研究,恢复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代面貌,勾勒出明清大崇教寺寺院经济的基本发展状况,探寻其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5.
宁夏地处亚洲腹地,地势高且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远逊内地。自古河渠的修浚与管理状况不仅决定着宁夏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实则对整个宁夏之经济社会面貌起决定作用。明清两代,宁夏河渠之发展远承秦汉唐宋,而多有开发。河渠网络形成与地理布局的扩大,使当时农业在宁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明清两代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对后世乃至现代宁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6.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不平衡的,当中央王朝的统治延伸到边疆民族地区时,首先面临的就是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效治理和管辖这些民族地区,中央王朝为解决该问题便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政策。后来,发展到元时在西、南边疆演变为土司制度,明时发展,清后期衰落。从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47.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山西、江西、奉天、湖北所属州县14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48.
本文考证了明清时期甘肃所属州县15位进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家世,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0.
杨大业 《回族研究》2005,67(1):26-34
本文简略考证了明清时期顺天府、直隶所属州县 29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