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997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1238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41.
从文学史发展的内在悖论入手辩证地理解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在努力走向形而上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忽略了形而下,也忽略了文学自身,并分析了启蒙与反启蒙、道德与反道德、通俗与典雅之间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42.
陈独秀曾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的这段启蒙报刊实践对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陈独秀作为早期的中共领袖犯过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陈独秀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贡献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本文着重于探讨陈独秀启蒙报刊实践与中共建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3.
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对张宝明的质疑与反质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光芒 《河北学刊》2003,23(3):111-116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我们不能无视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的危害,因为它缺失了新道德形上建构的维度,在根本上阻碍了人文理性与审美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道德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丧失了对中国启蒙史的诊断能力,它与实用主义过分膨胀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具有"同谋"的意味,甚至会使它打着人文精神的旗号自觉不自觉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44.
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是一场文学变革运动,这决定了现代文学观念必然以"人"作为视域核心.以人为中心的启蒙语境,"人的文学"观的强调,理性与情感的调和,都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5.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上,启蒙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先驱者们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借助"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以"启蒙主义"为思想资源,以"为人生"为理论建构,以"改造国民性"为艺术追求,进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新文学的启蒙主义并没有遵循西方启蒙主义文学运动的"自我教育"和"理性节制"原则,而是以大量西方语汇遮蔽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最终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146.
在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中,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使话剧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化"、"影视艺术的冲击"以及"政府投入不足",而是其对"现代性"精神的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深度模式的欠缺及艺术价值的失范。  相似文献   
147.
五四时期由男性"新青年"主办的《妇女杂志》曾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们也讨论妇女求学、就业等问题,但却将更多的篇幅集中于"自由恋爱"和婚姻生育问题,欲以"自由恋爱"和"母性"取代妇女问题的解决的意向极为明显,为此他们提出了包含着个性解放、妇女解放、欲望想象等多重因素的"妇女主义".虽然"妇女主义"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想象.但却依然是一种以男性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和立场的对妇女的想象,它与中国现代初期的女权启蒙一样,是一种男性话语对女性乃至女权主义的建构,而不是妇女自己创建和从事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8.
齐美尔、韦伯和哈贝马斯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现代性中文化分化的问题。无论是齐美尔所说的主客观文化的分化,还是韦伯和哈贝马斯所归纳的三个领域的分化,都与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立息息相关,对文化分化不同角度的分析也让我们看到现代性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49.
150.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仁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