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997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1238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51.
胡风的启蒙     
红苇 《学术界》2003,(3):137-144
考察 3 0、40年代现代启蒙思想状况时就不应该忽略胡风。 3 0、40年代的胡风始终以继承、发扬鲁迅先生富有现代意识的启蒙精神为己任。胡风与鲁迅不同 ,胡风人格中的“左翼战士”精神状态 ,是胡风终身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2.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语超越了二元对抗的战争思维。  相似文献   
153.
北宋易学思想理论的建构基本上是循着官方和民间两条路线前行的,二者既相互融合,又互相排斥。与官方易学偏重于对《易》社稷大道的思考不同,民间易学对北宋易学研究做出了突出成就,其贡献在于易学家以其理性求索精神将北宋易学研究从神学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理性思辨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4.
曾军 《云梦学刊》2005,26(4):30-3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文化进入“千年未遇之变局”,这一变局至今尚未完成结束。中国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其他学术领域一样,一方面面对几千年来积累沉淀的学术资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失效和断裂;另一方面则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及其学术思想的冲击。从“体用之争”到“科玄之争”,从“启蒙”的呼唤到“救亡”的变奏,从“苏联模式”到“西学新潮”,  相似文献   
155.
“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文学启蒙的概念混乱亟需梳理,这与启蒙的多义性相关:它可指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可指一种理论思潮,也可指为一种批判精神,还可以是教育界的专用术语等等。文学启蒙也有多种解释,如文学的启蒙,启蒙的文学,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的合一,还可以是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教育观等等。对于教育界而言,文学启蒙有微观字、词、句、段、篇层面的文学教育,中级文学审美教育,宏观文化启蒙等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李宁 《中州学刊》2004,(5):129-132
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的学术体系推动了海内外学术界对改良与革命、"告别革命"、辛亥革命及激进主义的讨论.李泽厚对百年中国的"文化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副从不同视角反思百年中国历史的思想图景,体现了其走出"革命崇拜",祈求改良的发展思路,也促使我们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8.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由怀疑的叙述者、社会中的罪恶和丑陋等否定性的生活现象、悲愤伤感的情调、表现性叙述方法和迫切的启蒙诉求构成了悲愤启蒙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着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痛苦中反叛现实的不懈精神,包含着在毁弃现实中寻求新生之路和通过对现实的绝望来拯救对未来的希望的思想,包含着人类思想情感中最可宝贵的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的无比宽广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9.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2,(3):94-101
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是站在启蒙现代性的立场上提出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他们虽然也受到了建立在知、情、意三分的现代知识制度上的纯文学观念的影响,但对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特征关注不够.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这一方面使新文学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现代化的不彻底性,并给后来的新文学带来了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从福柯对康德《答何谓启蒙》一文的分析入手 ,详细考察了福柯对启蒙的独特理解。福柯把启蒙看作是一种不断对“现在”进行批判的态度或气质 ,拯救了启蒙精神的积极性一面。他并没有抛弃启蒙 ,反而在某种意义上更加坚持了启蒙 ,从而使启蒙精神在当代哲学中仍然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