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流亡公子的从亡人员是指跟随公子流亡外国的一个依附人群,主要由失势贵族和劳苦者组成。这一人群在春秋时广泛存在而且人口众多,公子流亡外国少则追随数士,多则扈从千人,从亡人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子的命运和结局,忽略对从亡人员的考察就无法全面了解春秋贵族社会的图象。  相似文献   
162.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李商隐的一句诗道破了治国齐家的道理。晏子与雍正是历史上以节俭而出名的大臣和君主。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历任齐国三朝宰相,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外交家。他一生节俭,廉洁从政,粗茶淡饭活到古稀。他的节俭、廉洁不仅为齐国百姓所尊崇,也为孔子所赞赏:"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雍正是历史上比较勤政节俭的皇帝,他推行新政,力除积弊,使得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整个  相似文献   
163.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衡量一个家庭幸福的指标很多,其中家风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上至西周的"周公训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五代十国的《钱氏家训》,延伸至明清的《朱子家训》《曾子家训》,再到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关于家风的称谓也很多,如  相似文献   
164.
海莹 《可乐》2010,(4):35-35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总是不满足。有个叫纪浩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纪先生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治子答:“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  相似文献   
165.
166.
更正     
齐国在先秦时期一直是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中国的东部,在春秋时期它是“春秋五霸”之首,在战国时期.它几乎是战国七雄中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诸侯国。探究个中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齐国“选贤任能”的传统.可能是使其长期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7.
春秋时期是大国争霸的时代。小国为了生存,逐步探索出了礼为护符和量力而行两大生存策略。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小国们独立生存的时间,缓解了争霸产生的张力,使争霸实现的局部统一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为秦汉大一统和中国统一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8.
吴晔 《领导文萃》2011,(21):45-48
距今天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竞选国君时,两个逃亡在外的竞选者——前国君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急匆匆地从国外赶着马车朝国都赶——不急不行啊,谁回去早,谁就能当国家一把手。管仲作为公子纠竞选班子的重要成员,提前埋伏在公子小白车队的必经之路上,痛下黑手,一箭射向小白的胸口.小白立刻仰面倒在车中。  相似文献   
169.
春秋时期,有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士大夫。他一生向君王进谏无数,而且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对方欣然地接受。不但没有因此招惹麻烦,反而得到了君王的赏识、褒奖和尊敬。这位奇人就是齐国的大夫晏婴,也称晏子。  相似文献   
170.
王一 《领导文萃》2014,(24):82-85
正党内称呼的变动亦可作为观察政治动向的切口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同志"一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左丘明说过:"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也说:"所与交友,必也同志。"而"同志"作为独立的称谓,出现于19世纪末,光绪皇帝筹划戊戌变法时,把变法派大臣称为"同志"。此后它成为同一政治派别人员的互称,如辛亥革命时互称战友为"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