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1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82.
诔文是一种缘起悠久的文体。自汉至魏晋,其体制渐趋于定型,即由序文、颂述德勋、颂述哀情和个体伤情四部分构成的行文模式。由于诔文专门的丧纪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哀告模式。在《文选》所收的八篇诔文中,这种哀告模式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考察这八篇诔文,我们发现,诔文的哀告模式在遵循着"荣始而哀终"的内在轨迹的同时,也落实在一些具体的文字结构上,比如"呜呼哀哉"这一哀叹词的反复出现。通过对于哀叹词出现次数和分布规律的考察,我们又可以发现,体制成熟的诔文在哀叹词的运用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些落实在文字实体上的符号和标识,在切割和转化文章的结构单元,组织文章的情感轨迹等方面,都起着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文选·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李善采信了史书的记载,因此导致了后人对<三都赋>旧注的误解.  相似文献   
84.
竹林七贤与<文选>之关系可从两方面看之:一是<文选>辑录的七贤作品;二是其他作家与七贤有关之作品.两者相较,以前者为重,前者又以嵇阮之作为重.前人对嵇阮之作论之甚众,此文以<文选>选文之角度讨论竹林七贤及其作品,<文选>对七贤作品的辑录自有其标准,大抵重阮诗重嵇文,而刘伶<酒德颂>的入选值得思考.同时,<文选>里尚有其他有关竹林七贤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85.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 ,治《文选》者 ,形成“选学”。编选者萧统 ,在历代成千上万的作家作品中“略其芜秽 ,集其清英” ,下了很大的工夫。萧统以“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为“文”的选择标准 ,以文体相汇聚 ,“诗赋体既不一 ,又以类分 ;类分之中 ,各以时代相次”为编排标准。总结萧统关于编选宗旨、文体观念和编排原则等文学编辑思想 ,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文学出版物的编辑水平 ,为文学出版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6.
《梁昭明文选越裁》是清初洪若皋的《文选》评点著作,今存刻本较少。洪若皋采用气骨与藻采结合这一颇为古老的批评标准衡量《选》篇,与处于总结期的清代文学批评总体上保守性的特征一致,实际代表着他对明末文学批评求奇求异的厌弃与追求更健康的批评风气的努力。洪氏评点中,有明确的史学意识指导,并在评点中大量讨论历史问题,与他所处时代与地域的氛围密切相关。细读式比较批评方法的成功运用,则于初学者学习《文选》犹宜。《越裁》不失为明清诸多《文选》评点本中较为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87.
孔见 《中华魂》2012,(22):24
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邓小平是注重实际的实用主义者,不问姓"社"姓"资",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怎么搞都行。"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说邓小平重视实践,这是正确的,他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空谈。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把它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具体方针、政策、措施成败得失的标准。但是,说邓小平不重视理论,不讲发展的政治方向,把他描写成一位不问姓"社"姓  相似文献   
88.
89.
《古文苑》与《文选补遗》,既是《文选》在唐宋影响流布的后续结果,又是试图突破《文选》模式体现选本个性的有益尝试。两者在选赋意图、选赋时段、编排体例、评注形式等方面颇为相似,共同传达出"以古为尊、以小为尚"的赋选观。但更多的是呈现出:探讨赋源有"尊荀"与"崇宋",列赋次序有重文和尚质,赋家去取有衡文与量德,选赋定篇有尚用与重情的四大区别。这种赋选观上的重大分野主要与编撰者"文术自有主张"的编撰意图密切相关,并因此带来两者在"选学"体系中不同的传播命运。  相似文献   
90.
《文选》成书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文选》成书时间研究的要素是 :《文选》所录作品的下限以天监末年为断 ;《文选序》反映出萧统在《文选》编纂及编纂完成后的心情轻松闲适 ;《文选》为二次选编的再选本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透露出普通三年 (5 2 2 )萧统尚无编纂《文选》之念 ;普通七年 (5 2 6 )丁贵嫔下世与不久发生的腊鹅事件对此后数年萧统心绪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故《文选》成书时间当在普通三年至普通七年十一月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