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6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宁波大学高教研究室林上洪博士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师承是传统社会的师生关系。明清时代乡试和会试发榜后,中举及第者大多会刊刻附带履历的朱卷,其中关于家族和师承的详实记录,为我们了解科举时代的师生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素材。该著以《清代朱卷集成》中的会试卷履历为主要资料,辅以若干乡试卷履历及其他史料,用统计数据描述师承类型和数  相似文献   
992.
科举是明清时期文人惟一的进身之阶,它在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文人的一切社会心理、社会活动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文人集会、文人游戏无不与科举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大量的明清小说中可以发现,文人集会的成因、内容与文人在游戏中猜的谜语,无不受到科举及其主试文体———八股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魁星神作为重要的科举神祇,产生于宋朝,科举制的盛行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章从"魁"、"奎"二字字义发展演变入手,对这一崇拜现象的产生源流及原因进行细致梳理。通过研究可知,科举魁星崇拜完全由"魁"之字义与科举考试相关联这一意涵发展而来,而不与"奎宿"信仰相关。明清两代可见将"魁星楼"写作"奎星楼"者,二字开始混用,但"奎宿"信仰只于这一时期对魁星崇拜进行简单的介入与补充,而并未参与其萌芽与产生。  相似文献   
994.
2011年9月24日至2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中国  相似文献   
995.
明代科举处于科举史的鼎盛之期,以弘治朝为代表的明代中期又是明代科举的成熟阶段。此期的分地域取人、考试规范性、庶吉士考选、防弊措施等方面均有表现,而会试所取的榜首——会元,正代表了明朝科举的最高水平。在弘治朝会元中,钱福之文体现了重气格的成弘时文之风,董圮因年辈较晚,对正嘉时文及唐宋派具有一定影响。汪俊的仕途浮沉则被打上了科举政治的较深印痕,体现了举业与宦业相关的特点。《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所载录的丰富史料对考订以上事实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相似文献   
997.
宋代科举社会的形成--以明州庆元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宋科举及第者进行区域分析,可以分为及第者数递减型、及第者数维持不变型和及第者数递增型三种类型,后者以浙东明州庆元府为代表.通过对南宋末期两名庆元府出身的科举官僚王应麟与黄震作个案考察,可以发现,在南宋后半期,庆元府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转化为学术的时期,地域学术和科举已经一体化,思想活动与应试学问和谐共存.这是庆元府及第者数递增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98.
赵翼在科举之路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此后几乎一直生活在科举的阴影中.以赵翼的科举经历为窗口,可以管窥清代科举制度的真实面貌,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赵翼的诗歌研究、文学研究以及赵翼本人的研究,而且可以促进文人心态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科举的认识,从制度层面上去认识科举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9.
在晚唐赋坛上,王等来自闽地丹山碧水之间的律赋作家,突破应试题材的限制,用律赋来咏史写事,抒发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了不少较有社会内容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他们不囿于传统,努力创新,开拓了律赋领域,使伴随着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律赋,逐渐与科举功令脱节并成为一种没有限制的抒情赋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晚唐格调,为唐赋的发展尤其是律赋的艺术新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贤能治国说或精英统治理论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奠立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废止科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和典型事件,实际上科举是废于"时"而不是废于"制".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和历史潮流所否定,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应该永远被否定.尽管科举制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它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是中国不应忽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