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篇文章分别考察了新中国60年的普希金研究、莱蒙托夫研究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新中国60年普希金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将60年的普希金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发展期;1958年至“文革”期间—缓滞期;1976年至2010年—复兴和繁荣期。《新中国60年莱蒙托夫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认为新中国60年的莱蒙托夫诗歌研究大大超过旧中国,新中国的后30年较之前30年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比起诗人的祖国俄罗斯来,比起中国对俄罗斯其他伟大作家的研究来,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中国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之考察与分析》认为,60年的中国陀氏研究成就不小,尤其是最近20年,不论是视野还是深度,主题分析还是艺术性研究,都有很大推进,逐步由现象评述向本质挖掘深入,陀氏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不断被揭示出来,与此同时问题也不小。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演说" 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义思想推向了顶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纪念普希金为契机, 重申了普希金及其作品对看待俄国历史和当下现实的积极意义, "演说" 的焦点仍然是关注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及为俄国未来道路的忧思, 囊括了其根基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 "普希金演说" 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亦对后世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历史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学是研究普希金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的一个专门学科,其形成可以追溯到普希金生前;而普希金学的真正奠基人是伟大的批评家刘林斯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普希金学进入一个新阶段;19世纪80年代,出现一个新的高潮;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普希金研究队伍的培养引起了重视。在普希金学史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丘特切夫思考人与自然关系、表达哲学理念的重要媒介。在创作中,丘特切夫一方面以海洋比照、抒写人类的精神活动,展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另一方面以海洋象征普遍自然界,以海洋的内在和谐以及人与海洋的关系(从对抗归于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同一;消解了物与人、物与物的边界与区隔。丘特切夫的海洋抒写与普希金、莱蒙托夫所创建的俄国海洋文学传统一脉相承,但在其自然观及谢林同一哲学的影响下,表现出哲理性、梦幻性、自然性、生态性等不同于俄国传统经验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描写湖南小镇“文革”的《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的王秋赦,是历届运动的积极分子,每次运动都会有收益,至少是吃几天好饭,“文革”使王秋赦到达人生的顶峰。可是运动终于结束了,他像普希金《渔夫和金鱼故事》中的老太婆,复归原位,不再辉煌。  相似文献   
17.
达吉雅娜这一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对她的评价历来以赞扬为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达吉雅娜与奥涅金心灵上的差距来重新审视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 ,并对达吉雅娜的形象与性格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谢尔格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意识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深沉的哲理意味,浓郁的乡土情结,灵魂的俄罗斯人和纯净而崭新的俄罗斯语言,充分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诗人的鲜明特性.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的小说创作时期,正处于俄国十九世纪之初的特殊时段。在国家、社会与民族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普希金用自己的小说与时代对抗,把时代的弊病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出来。本文将对普希金的小说创作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铮  范敏 《现代交际》2010,(5):69-69
普希金的翻译观在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翻译实践与翻译评论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翻译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宏观上将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