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8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95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1356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李先游 《理论界》2010,(5):68-71
不可能的交换是鲍德里亚后期思想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鲍德里亚以此挑战现实原则、真实观念和形而上学思维。鲍德里亚认为,交换是承继价值含义的人类认知和社会交流的基本形式,而不可能的交换则以无的不确定性来重构世界存在的要素和背景。由此鲍德里亚构建出荒诞玄学:在的交换背后,我们总是进行与无的交换。人类逃离价值终结命运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接受无的存在,将无传递下去。这也就要求我们选择无中生,抛弃批评思想,抛弃理论文化,走出批判的阶段而到达思考着我们的客体、思考着我们的世界的彼岸阶段。  相似文献   
942.
罗素和杜威在真理观上持针锋相对的立场,前者是真理符合论的拥护者,后者则详细阐发了实用主义真理观.他们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源自于他们的形而上学立场和哲学方法的不同.罗素一生多数时候都坚持实在论,并坚持使用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一切哲学问题,而杜威完全不赞同罗素关于客观事实的本体论主张,极力倡导实验主义方法.他们二人就真理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极大地推进了这一重要哲学论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3.
在网络思潮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网络思潮意识形态发展,坚持科学指导与问题导向兼容并重、坚持“理”、“利”、“节”交织共存的合理法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44.
正笔挺的橄榄绿军装,飒爽帅气的军姿,一个敬礼,一个微笑。军人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在孙小霞的身上完美结合。从军16年,她是温州边防检查站的形象大使,是出入境船员们眼中的最美检查员,是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的女超人,却唯独不是个合格的好妈妈。颁奖典礼上,节目组为她拍摄了一段视频。视频的最后,她7岁的儿子对  相似文献   
945.
王充认为人宿命,而道德高尚、才能卓著的“贤者”的命运几乎必然是困厄的,面对贤者命困的窘境,王充推演出一套关于命定之下个体何以修为的理论。在王充看来,人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性”,操行与命运无关,由此他论证了人在命运面前始终辨明“善恶之行”并坚守“胸中之志”的可贵。对“贤者”的建构,是《论衡》阐释“命”的关键点。贤者不合于流俗,未必以富贵、长寿等“好命”为人生理想,相反,其时常因坚守道德和志向而招致不容,陷入窘迫。但贤者生命价值的实现却不受限于命运所规定的名位和寿命。据此《论衡》推演出“素相”之身份论和“文章”之实践论,为命运不济之贤者建立安身之所,提出贤者超越命运的可能性。“贤者命困”论源自以《穷达以时》为代表的“天人分”儒家境遇观,也是东汉时代初步觉醒的个体主义思潮在命运观念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946.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无”曾具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形”、“名”,“无形”、“无名”;另一种是“实”、“存在”,“虚无”、“不存在”。在《老子》中“”或“无”到底在哪种意义上成立并不很清晰,但其基本倾向是“形”、“无形”。之后的《庄子》一书明确用“无形”、“无名”来解读“无”。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和王弼将“无”虚无化,以“无”释“道”,主张“贵无”、“贱”。之后的裴頠、郭象等人提出“无不生”。再后来,北宋张载、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则从气一元论的学说出发,将或无都看作是气的不同状态。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对“”或“无”进行阐释,中国古代的哲人们都试图要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其区别仅仅在于是“无”统一于“”,还是“”统一于“无”。  相似文献   
947.
本文讨论了InternetIP地址的域名表示方法,由于IP地址资源的限性,本文由此出发讨论了在Internet上的共享地址问题,集中动态分配问题和域名的扩展问题,从而得到IP地址资源是限的,但实际使用又是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8.
众所周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之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规模地展开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9.
汉语的都+V+的+N结构是一个负载了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的结构体.这一结构属于标记结构,不能进入从句平面.该结构特定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对其中的动作事件V+N产生了规定和限制,该动作事件如果是非完结性事件或特定性的相对小事件,则更容易构成合法的结构.  相似文献   
950.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关于调查问卷可信度和效度的评价分析一直是国内进行问卷调查时被忽视的议题。文章对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研究,并对国际上常用的一些统计评价分析方法及如何在SPSS统计软件包上实现的问题作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