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49篇 |
人才学 | 10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433篇 |
理论方法论 | 93篇 |
综合类 | 746篇 |
社会学 | 10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朝鲜王朝对清观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文化交流,更影响着清鲜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正统意识出发,朝鲜君臣展开讨论意欲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并有尊周思明的种种举动;从民族意识出发,对“夷狄”建立起来的政权充满诋毁与诅咒;从复仇意识出发,朝鲜君臣期待机会策划北伐。 相似文献
82.
试论洪大容的实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朝鲜李朝后期的“北学派”肇始于洪大容,他的实学思想具有开创意义,尤其在宇宙自然观方面,为“北学派”实学奠定了宇宙自然观、世界观的基础。他的“实心实学”也受到当代韩、日两国实学界的关注。在“北学派”实学家中,洪大容最先到了中国,考察了京、热、冀、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情、风土文物,最早提出了北学中国的主张,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和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武编》是明代唐顺之撰写的一部兵书。唐顺之早期学问颇具实学色彩,这为《武编》的成书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唐顺之晚年,明王朝受到倭寇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统治岌岌可危,忧心忡忡的唐顺之写成《武编》一书,但由于唐顺之没有为《武编》作序,且其生前没有将之刊刻,故《武编》的成书时间不详。通过对《武编》进行考察,文章认为其成书时间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之间,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被焦竑刊刻出版后,《武编》的流传渐广。《武编》除具有军事价值外,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4.
中国的朝鲜族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以后,在入籍问题上几经波折。新中国成立后,朝鲜移民终于得到了中国国籍法的明确承认,开始享有了公民的权利,而且取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5.
86.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丹东不仅是东北时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未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依托丹东的区位优势,加强丹东与朝鲜的经贸合作,不仅是"五点一线"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促进东北地区协同发展,加快共同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此,在丹东与朝鲜的经贸合作上,我们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利用优势,拓展经贸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使其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连接的核心纽带作用,不但成为对朝鲜的物流集散地,还成为承栽多种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87.
明代,朝鲜使臣以“观光上国”为荣,十分向往使行来京,且被皇都北京的繁荣景象以及中华文物所吸引.而到清初,持有尊王攘夷之心的朝鲜使臣对清的反感达到高潮,他们眼里北京也失去了文物之都的面貌.清朝中期,随着清朝与朝鲜关系的稳定,朝鲜使臣目睹康乾盛世以及清皇帝的中华趋向,对北京的看法再度变化.北京逐渐转变为中国世界秩序中心的皇都.不过,这时的皇都形象与明代不同,是“盛世”“中华趋向”“夷俗”并存的空间,还存在着在“小中华”意识下对中华文明的衡量之处. 相似文献
88.
89.
张婕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4)
韩国导演林权泽于2000年导演的影片《春香传》是对韩国这一古典名著的又一次精彩演绎.尤其是在表现古朝鲜民族文化方面十分突出。文中首先介绍了《春香传》这部文学名著的大致内容:其次,分析了影片所纳入的传统艺术形式“盘索里”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最后,导演在整部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0.
彭卫民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22,(2):34-43+127
朱熹《家礼》在丽末鲜初东传朝鲜半岛,被朝鲜朝的国家典章(法筵之学)与士庶日用(韦布之学)遵为不刊之典。《家礼》文献的大量创制、“冠昏丧祭”四礼仪文的反复考辨、畿湖与岭南礼学派对“家”哲学思想的发挥,充分体现了东亚儒学“家同教”的特征。与此同时,朱子礼学为朝鲜朝性理学的奠定与中华观的建构夯筑起强大的礼制基石。《家礼》朝鲜化所内涵的“语言民族主义”意味着认知、运用以及阐释华夏之礼,是承续中华道统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朝鲜朝逐步确立在东亚文明的排序以及对“我者/他者”的认知。礼义等同于中华的这一认知,不仅为朝鲜朝积极效法华夏文明提供核心价值,同时也是“一体多元”的中华观在域外礼学中的重要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