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9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159篇 |
社会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42.
李朝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0-132
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引申义是油煎。现代辞书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对煎的词义进行考辨,纠正当前学界解释的模糊、混乱。 相似文献
43.
44.
朱崇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96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研究,对于“文献材料”已形成了“路径依赖”,但在人文学科中,研究主体对于“文学现象”尚需有整体性、模糊性、体验性的审美直觉。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概念范畴,通过汉字的选用、阐释、教学,遗传了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相关汉字的审美直觉来探讨这些文化基因,并对这些概念范畴进行更远的历史追溯。以“玄”为例,通过审美直觉,可假设“玄”之初文取“蚕上山吐丝”为象,其场所为“幽”(蚕室),因“幽”而有古代文论概念范畴中的各种衍生之义。 相似文献
45.
文章借用西文阐释学理论,去审视清代杜诗学,以期从另一视角对清代杜甫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当然,阐释学研究范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若机械地用之于杜诗研究,或有其大而无当之嫌,或有其削足适履之弊。因此,文章力图避免直接套用西文阐释学哲学的话语、方法论,而是根据杜甫研究自身的特性,做出超越一般阐释学研究范式局限的选择,进而对清代杜甫研究内涵的丰富性,特别是清人杜诗阐释的客观性追求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认识与梳理。 相似文献
46.
“发”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今都很常用。它有两个来源,即“發”和“髮”,原本音义皆不同,汉字简化两者合二为一。去声“发(髮)”用法比较简单,其本义是头发,引申而表长度单位,这个意义今已不再使用;平声“发(發)”,较之前者,用法灵活而复杂。其本义为发射,它的引申义很多,其中有不少沿用至今。对多义词而言,必须首先抓住本义,然后依源导流,梳理引申义,这样才能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这种工作,对研究汉语历史词汇、促进词义研究的深入以及字典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黄欣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66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前人对方位词东的起源和成词理据,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看法大概可以分为两派:同意许慎《说文解字》观点的《说文》派和反对其观点的假借派。笔者更倾向于同意说文派的观点,即东字在造字之初即表示方位之意,而不是由其它义项假借而来。 相似文献
49.
50.
古代汉语中除有四个常用的义位:台阶、清除,去掉、修治,整修、任命、授职,本文就立足于除的这四个义位,考察除的词义引申问题。文章在确定除本义的基础上,分析除常用义的引申线索,探讨古汉语中这四个义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