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7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086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212篇
人才学   293篇
人口学   326篇
丛书文集   2653篇
理论方法论   529篇
综合类   4839篇
社会学   767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排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主要对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继而针对问题,提出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以便可以提升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2.
彝族传统文化中"团结"观念的产生与流传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彝族人民自古以来对"团结"观念的认识与推崇,涉及个体家庭、家支姻亲、邻里村落以及民族国家等各个层面。当前,加强团结互助价值观的现代性调整与适应,对整个彝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4.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碧叶 《天府新论》2021,(1):115-124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做好父母     
一年级就成了书呆子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文体方面都还不错,她从小就非常要强,如果第二天有考试或比赛,不到晚上11点绝不睡觉,不让她学她就哭、闹脾气。上学路上,她都会紧张地拿出书来看。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用轻松快乐的心情去学习?6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理解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明白成功和失败是什么,而且还知道要"重复做、不断做"某事也许才能成功。所以,你女儿出现上述行为很正常。此时父母不要简单地劝导"不  相似文献   
7.
身份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身份偏见都随处可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认知领域,基于“固化观念”形成的“固化身份偏见”正不断地冲击着人类的证言知识,这体现为:在“证言交易”中,听者经常会基于身份偏见而降低说者的可信度,从而剥夺后者作为知识主体的资格.对说者的不公对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认知和伦理生态.面临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需要理性地审视人类的证言实践,以理性分析抵制身份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会认知领域的“同感”理论来清除身份偏见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9,(10):186-194
现有研究对先决问题法律适用中国司法实践的关注不够。考察先决问题法律适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行样态,对我国先决问题法律适用的特点分析、问题发现、理论反思和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先决问题存在于涉外民商事案件中、主要问题的解决以先决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条件、先决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及当事人对先决问题存在争议,这一先决问题构成的"四要件说"建立在扬弃传统构成要件、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法院地关于先决问题的冲突规范确定先决问题准据法的做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培养数学观念的角度,就数学教育如何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