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朴素贝叶斯网分类器是贝叶斯分类器的一种,文章将其应用到现代教育测量的认知诊断分类中,对0,1计分下的认知诊断进行了实验,并与认知诊断中典型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网分类器分类效果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治世第一真经是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素是一种文明,一种品位,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觉悟,一种美感。  相似文献   
185.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道”做了哲学性的解说,它不仅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给“道”赋予了本体论意义,同时也把“道”看作是万物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循环原则的起点和终点。它从循环整体论出发,把哲学思考集中在如何使循环原则、整体原则获得逻辑的圆满性上。它的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6.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朴素美由内容的朴素美和形式的朴素美所构成 ,并使二者完美融合。内容的朴素美由内容的真、善二个维度来建构。其中 ,真包括真的理念 (信念 )和真的情感。而真的情感蕴集了朴素美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核 ,从而决定了朴素美的其它维度。善就是利人、向人。形式的朴素美是内容的朴素美的外显 ,由外部特征的“直”和“白”二个维度建构而成。其中 ,直主要是指语言上的平易通达。白是种“洗尽铅华”的艺术手法。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在这二个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7.
经典科学和系统科学向来被认为是科学范式及理论传统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的科学,实际并非如此.从方法论的角度讲,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内部事实上孕育了二者沟通与衔接的信息,或者说,量子理论提供了经典科学与系统科学沟通的可能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8.
陈序经在<评辜鸿铭的复古主张>一文中,以全盘西化论为理论基础,即广义的文化观、文化整体论、文化进步说对辜鸿铭的尊孔复古、中国道德观等所谓中国文化精髓进行了批判.透过陈序经以极端的全盘西化论对辜鸿铭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评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陈序经文化社会思想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9.
学界一般认为费孝通是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如此理解给人一种费孝通被动屈从功能学派的印象,忽略了费孝通基于本土化社会学观察启示其思想的主动性.费孝通的功能主义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朴素的功能主义阶段、机械的功能主义阶段、科学的功能主义阶段.通过这三阶段的社会学叙事,可以看出费孝通在赴英留学之前,对理解和吸收后来影响其一生的功能主义思想,已经做出了独立慎思.  相似文献   
190.
措辞学、批判实在论和因果关系整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措辞学采用的是一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但它并没有完全忽略现实。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上的“真实层”,但并不能保证经济理论能完全符合实际或“经验上适当”。因果关系整体论注意到了经济理论和现实的关系,但它留下了不一致的地方。措辞学为当代经济学辩护,而批判实在论则对之严厉批评,因果关系整体论则对二者进行折衷。这三种理论都对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了批判,而将它们结合有可能形成一种指导经济学实践的多元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