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2.
徐石雪(1881-1957),字养吾,名宗浩,号石雪,后以号行,字号石雪居士,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书画家、收藏家。1952年11月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0岁学律诗,15岁学诗文、兰竹。1920年被聘为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1926年任副会长。曾与齐白石、于非闇、汪慎生、胡佩珩、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共同创作《普天同庆》绘画一轴,馈赠毛泽东。临终遗嘱,将珍藏数十年的大量珍贵书画、图书和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为此,国家文物局专门在故宫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23.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杭州有所追悼而作”,是一组由16首七言绝句构成的悼念情人的诗歌。由于情事隐秘,作者不得不写得扑朔迷离。本文依据龚自珍的生平遭遇,以及龚氏诗文中的一些可资参证的材料,对这组诗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考释。悼诗写得沉痛真切,原于作者恋情的深挚,也与作者理想的失落密切相关。在古典悼亡诗歌中,它应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4.
谢朓作为继谢灵运之后普遍被文学史提及的山水诗人,其被收入《文选》中的诗作共二十一首,“杂诗”类是谢朓诗入选数量最多的一类。本文试图从“杂诗”类的概念出发,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来研读谢朓“杂诗”八首的内容体式、与“游览”、“行旅”类谢诗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25.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7-158
万维新闻网最近刊载马悲鸣的同题文章说,周作人1949年有一首诗作:“儒冠一着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做情。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歧路本分明。”(《老虎桥杂诗·忠舍杂诗》)此诗写得很直白,不难看懂,一般人也不大注意。但如果知道些先秦诸子之辩者,能从中获得些有用的信息。此诗中第一句“儒冠一着误生平”应该是自指,我周作人人了儒家而误平生。“多谢杨生示做情”,此杨生就是周作人此诗所赠之人。  相似文献   
26.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创作了《乌鲁木齐杂诗》160多首。这些诗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多角度反映了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此外,《乌鲁木齐杂诗》还具有写实性强、罔不与古相合、舂容浑脱之趣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新风格的边塞诗。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平安朝汉诗文选集《本朝文萃》的“杂诗”类中的越调与江南曲,试图说明越调与江南曲这两种后世的词牌竟然被选入“杂诗”类中的原因,并由此探究平安朝日本文人对于汉诗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8.
读完至友张远山的<庄子奥义>,我感到许多话都不必再说,无比地茫然与欣喜. 这种茫然与欣喜,简单说是读书人的幸福,而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与之相逢:在读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时,在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在读李劫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时,现在,它又像一位森林中的小精灵,在我的面前蹦跳着,活泼泼地.  相似文献   
29.
张协为西晋文学家,其五言诗《杂诗》十首彪炳千古,钟嵘《诗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杂诗》以辞赋为诗的特点非常明显,刘熙载称其《杂诗》为“辞家之言”。本文就《杂诗》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己亥杂诗》为主,结合龚自珍的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历史,论证“恃风雷”和“降人才”乃是定庵诗歌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