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81篇 |
免费 | 224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71篇 |
劳动科学 | 91篇 |
民族学 | 96篇 |
人才学 | 76篇 |
人口学 | 43篇 |
丛书文集 | 2166篇 |
理论方法论 | 448篇 |
综合类 | 3574篇 |
社会学 | 354篇 |
统计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440篇 |
2013年 | 404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510篇 |
2010年 | 482篇 |
2009年 | 498篇 |
2008年 | 674篇 |
2007年 | 557篇 |
2006年 | 483篇 |
2005年 | 438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正公民精神是公民社会的衍生物。综观公民社会衍化史,有关公民精神的探讨发轫于西方社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非线性转向,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公民社会概念正在经历着一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并落地生根的漫长过程。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公民意识包括参与维度的主体意识、观念维度的理性意识、交往维度的契约意 相似文献
832.
文章从权利和权力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二者错位产生的内在动因、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得出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是公共领域。探求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的路径是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33.
公民的道德权利是否可能?——当代政治哲学有关公民不服从基本问题之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民主制度下的公民不服从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问题.讨论立足于三个问题:公民不服从问题的产生;它在实践中的具体特征;它是不是一项道德权利.现有民主制度的缺陷是公民不服从的理论根源.非暴力和自愿接受惩罚是它的两个重要特征.罗尔斯从契约论出发,主张公民不服从是公民向公共论坛提起申诉的一种道德权利.而法律实证主义者拉兹则主张,在他所说的自由国家里不存在源自一般政治参与权的公民不服从的权利,不服从只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公民不服从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思考,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34.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也是一项现实性的权利.本次调研以此为出发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吴忠市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经济状况、教育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835.
物权法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论——及至民法本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物权法价值取向未变,即都是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只是现代物权法,带些社会化倾向.近现代物权法及我国现今物权法当以私主体权利为价值取向.申明物权法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并非不顾及有些情况下的社会化倾向,只不过这些"顾及"是为次的,这由物权法私法性视角决定的.唯如此,以物权法为代表的私法才可与所谓的社会法、公法之社会、国家价值取向性视角相制约、相抗衡,达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和谐平衡,否则,全部法律一边倒地以社会、国家为价值取向,则与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中客观存在公私利益之分别不匹配,法律上层建筑则不符市场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了增加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脚步,使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健康有序地运行,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少数人群体问题,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呈现和谐相处、充满生机活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837.
村民选举资格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中的选举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村民选举资格制度方面各地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户籍、居住期限、村民义务的履行、原居住地资格证明等,这些限制性条件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权利的行使.确定村民选举资格的关键在于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相分离,而要维护和保障村民选举权就必须对选举人与候选人资格分别规制,并以居住地作为行使选举权的地域条件,在村民选举权受到损害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838.
839.
汪家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133-137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行政诉讼案件,主要可归因于现行高校行使教育管理权依据的校规违法甚至违宪,高校校规治理是实现高校管理法治的关键.高校校规治理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强调校规制定的学生参与,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40.
和谐视野下权力与权利的互动平衡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调问题.从法治角度审视,通过"权力"与"权利"的均衡配置,达到二者的互动平衡,是逐步消解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关键;彰显和保障公民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规范政府权力,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