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0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754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114篇
人才学   117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2559篇
理论方法论   483篇
综合类   4215篇
社会学   435篇
统计学   17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人的行为和经验为基础,归属于实践哲学。这一学说认为,建立城邦(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生活幸福,追求至善;真正的幸福以德性为基础,德性是灵魂的善、内在的善,德性是现实活动,是思想(思辨)与行为(实践)的统一。城邦政体就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归属,各类政体应以正义和平等为建政原则,未能兑现这一原则是政体发生变革的一般原因,而政治力量的均衡或不均衡是城邦政体发生变革的关键。最好的城邦政体应是中间阶层执政,它合乎中道和适度原则,即合乎德性生活原则;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审判机构是政体的三大要素,各有不同的职能;中等阶层执政和政体三要素的理论,其实质就是以中道为准则的权力制衡论。  相似文献   
962.
刘开会 《文史哲》2004,(4):99-103
以詹姆士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为的结果,并且造出来是给人用的;以福柯为代表的反人道主义的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每一个话语实践都可以由它所形成的知识来确定,而话语实践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知识或真理是由权力造就的。在这两种知识论或真理观中,福柯的知识论或真理观显得更为合理。实际上,知识或真理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的,并由人的实践效果来衡量,这就决定了知识或真理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963.
浅析当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从文化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这不仅开拓了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利于人们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揭示。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及特征入手,对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4.
经济转型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因地区和时期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本文基于苏南某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对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村庄公共权威的边界、结构和领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在改制之后的苏南农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村庄公共权威经历了以“私营化”为表征的蜕变。具体来说,这样的公共权威“私营化”过程又体现为在公共权威的边界、结构和领域三方面的权力分散、精英分化、责任收缩的过程。而作为蜕变结果的新的村庄公共权威的形成及其经营策略,不仅受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私有化过程)的影响,而且受制于干部的选拔培养等既有社会政治制度。通过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到市场转型时期的历史对照,村庄公共权威的蜕变从一个侧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比较的框架。  相似文献   
965.
俞文  刘忠 《兰州学刊》2003,(6):152-153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 ,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表现 ,是权力走向市场的结果。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顺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宏观导向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从腐败的社会现象 ,腐败的内外在原因及如何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腐败 ,力求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66.
陈梅 《兰州学刊》2002,(1):78-79,37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国外和国内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研究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多数注重对均势理论的历史性的探讨和归纳性的研究。本文在对传统均势和现实均势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几组概念进行划分 ,进行一定的理论性的分析 ,探索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7.
告别“屈原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知识分子当然有其独特性,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性,而是他们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专制制度决定了这个民族和作为它灵魂的知识分子的面目。一个民族长达几千年处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王权之下,“学得文武艺”除了“卖与帝王家”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而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对权力的依附性。这是他们所有特征中最根本的。读书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卢梭在《忏悔录》(第九卷)中说:“我已看出一切都归…  相似文献   
968.
当代澳大利亚土著女性作家多丽斯·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将空间作为一种书写的文本进行编码,演绎出殖民者想像空间的意图以及他们通过空间异位进行殖民的欲望历史,体现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一种辨证关系和文化互动.土著人所遭受的空间异位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失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殖民者在殖民化过程中所宣扬的神话,从而折射出空间的政治意义和权力内涵.  相似文献   
969.
在权法之争问题上,中国人存在二元的思维模式。中国法律传统中“政道”理论的缺失和宗法伦理的过度渗透都影响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目前,我们对权力问题的学理研究与法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70.
法律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窗口,任何时代的法律必须置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必定在法律中得以体现。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传统文化对法律制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只有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注入时代精神,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