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5篇
社会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二人的理论虽然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各有见地。对他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二者的思想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2.
乌嫩齐 《中华魂》2012,(5):47-48
从北伐战争开始直到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土默特蒙古族的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投身到这场革命战争中,他们与各民族兄弟一道英勇奋战,跃马驰聘,许多同志血洒疆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革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章士钊对《言治》时期李大钊在集权与分权、一院制与二院制以及弹劾等问题上的影响, 论证了李大钊在理论上主张民主政治, 在实践上却往往走向了反面。李大钊抱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渴望国家和平、统一、稳定, 在裁撤都督、弹劾等问题上公开支持袁世凯, 反对国民党, 希望通过支持袁世凯而把国家带入民主政治的轨道; 但同时他又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坚定信仰者, 因而他的拥袁不是绝对的, 隐伏着反对袁世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4.
《省制与宪法》是李大钊早期思想中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章之一。本文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 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人格心理三者互动的角度入手, 对 《省制与宪法》加以审视。第一, 分析了出现省制问题争论的原因; 第二, 结合对本文的分析, 提出李大钊省制观的实质是适度加强中央权力; 第三, 结合对李大钊思想的描述, 指出他在集权、分权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与他浓厚的自由主义思想和相对超越党派利益的思想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5.
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李大钊的早期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上。传统文化并没有妨碍李大钊的进步,相反赋予了李大钊思想前进的内在积极因素,并使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更富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6.
浅论李大钊之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在1920 年前后发表了许多阐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文章,并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历史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而他对唯物史观的执着信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及其与唯物史观相适应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7.
李大钊和傅斯年,都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二人还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李大钊对傅斯年曾经在思想上、特别是在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傅斯年等人办《新潮》杂志也曾积极支持;当傅斯年等人受到诬陷时,李大钊和胡适等为他们辩白,1927年李大钊被捕、牺牲后,傅斯年曾用不同的形式为其平反与正名。  相似文献   
148.
陈志霞  张惠敏 《理论界》2006,1(11):128-129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广大青年的导师和楷模。五四时期,在他的关怀、帮助和影响下成长起了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9.
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论,何为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实现道路是其基本内容。这一思想的提出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李大钊堪称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同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深研政理"的理想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大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