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36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37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21.
刘绍瑾  刘少曼 《云梦学刊》2006,27(3):98-100
李白"复元古"的文艺观,其思想渊源不是儒家的复古传统,而是道家具有反文化色彩的自然主义复归意识.李白之不满律诗,喜尚古体,主要是要恢复乐府民歌之自然感兴、自由兴发的创作机制,与他追求自然清真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2.
张淑华 《河北学刊》2014,(3):236-239
通过统计三十年来基础教材选择中国古代诗人作品的情况发现,李白诗歌的入选量最大、入选率最高。究其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文学思潮的推动使然。分析入选教材的李白诗歌发现,在李白诗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着将李白诗歌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但李白诗歌入选重复率高的作品恰是唐以来各种选本认定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当代接受相对于历史上的李白接受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是李白诗歌历史接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3.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选取大量汉魏六朝诗歌,并对其批评。陆机与潘岳都是西晋并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同为"二十四友"。然而,陈祚明对二人诗歌在情感方面的批评却截然相反,这与他"诗之大旨,惟情与辞"的诗学观点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颠覆了前代诗论家对陆机、潘岳二人诗歌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4.
在对比分析李白诗歌俄译的基础上,研究李白诗歌意象在翻译转换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象内涵、文化缺失。研究表明,采用加词、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5.
王化清 《山西老年》2014,(10):51-51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翩翩,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相似文献   
126.
田仁利 《民族论坛》2012,(11):23-24
<正>夏夜凝神坐小窗,四围轻风送晚凉。手铺素纸张张薄,笔洒浓墨阵阵香。批阅残本卷连卷,注释古诗行对行。低吟浅唱细琢磨,不觉红日出东方。1988年暑夏,张应和先生夜以继日地整理《苗族历代诗选》,一时文思泉涌,顺手写下这首即兴小诗。它朴实无华,却维妙维肖地勾勒出作者情系古籍、辛勤笔耕的鲜明形象。  相似文献   
127.
李白部分诗歌一直有真伪之争,辨伪工作是李白诗歌研究史和接受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宋代,有关李白诗歌的辨伪曾形成过一股风气。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编集不是很完善,存在大量佚诗,在宋敏求、曾巩的整理本之外,书法、笔记小说、诗话等文献记载的李白诗歌真伪杂陈,因而引起学者、诗人、诗话家的关注与辨别。宋人在辨别李白诗歌真伪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溯源、书法鉴定、辨别语言、体悟风格以及直觉判断等方法,这些辨伪方法是宋人诗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体现。诗歌辨伪的结论并不强求统一,相反,辨别争论的过程才是李白接受史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28.
除了正史中的文人相轻和佛道对立,使李王互不买账,那么也来八卦一下野史—那就是,有两个唐朝女人对于李白与王维的关系,起到绝对恶化的作用。这俩女人,一是唐玄宗的小妹玉真公主,二是唐玄宗的小蜜杨贵妃。  相似文献   
129.
陈希  周笛 《学术研究》2023,(7):169-176+178
新诗选本的开山之作《分类白话诗选》旁搜远绍,内容丰富,较为完备,却被朱自清贬低“大约只是杂凑而成,说不上‘选’字”。《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既有交集,也有功能定位和选源、选时、选域等差异。《分类白话诗选》注重新诗多元共生和元气淋漓,《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将共时性的展示转变为历时性的经典建构。《分类白话诗选》的编选理念和范式意义被忽视和误解,理应得到如实评价。  相似文献   
130.
李白与苏轼的创作个性具有“旷放”与“旷达”的差异,前者倾向于外放热烈,后者倾向于内敛冷静。其原因在于李白是把自己摆放在繁华鼎盛的大唐帝国的横向历史背景之上来建构个人的理想,其豪侠的性格使建功立业的思想强烈伸张。苏轼更善于将自己摆放在宇宙人生的纵向历史中,着眼于调整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求取内心的“和”与“安”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