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36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37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32.
从太白诗作看,他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是:对之只当作一种把玩,一种游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这就使得李白自身的存在和他的诗歌,在现实世俗世界中,都只能作为一种形象出现,而他的介入现实也只是一种意识的努力,他的诗歌始终摆脱不了第三者的形象和声音,并成了他塑造自我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3.
谒李白墓     
田荣 《社区》2014,(32):30-30
旅游车驶进扬子江畔、皖南的当涂县境内时已近黄昏时分。陪同的文友告诉我,前面不远就到唐代诗仙李白的墓园了。李白的陵园处在一片村宅农舍之中。刚刚雪霁初晴,陵园后面的那座山黑白相杂交相映衬。  相似文献   
34.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现代派著名美国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他在诗歌翻译创作上成绩斐然,他所改编的李白的作品《神州集》成为了世界文学经典。但我们仍不难发现:原诗和译文之间在内涵、寓意等方面存有偏颇失实之处。本文试图从分析李白《古风》第18首入手,运用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和霍夫斯诺德两种价值框架探求庞德误译产生的根源,阐释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是产生诗歌文化误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5.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楚李白诗作的英译史实,包括译者构成、翻译载体、翻译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学西传的路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36.
唐风 归来兮     
唐朝无疑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朝代。从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可谓是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抱荆山之玉。无论其作雄浑阔大、清莹精炼,还是其作意蕴幽幽、气吞山河,无不回荡着大唐的隆隆雄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37.
李白的月亮     
茹喜斌 《中华魂》2013,(18):44-45
李白那些大气磅礴的诗篇,总令我心神追远志向云霄。但我更欣赏他诗中的月亮。这或许缘于儿时就能吟诵的《静夜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洁朴素,粹出自然,犹同天簌云锦流泉飞歌,唱出思乡之浓浓深情,也绘就一轮华夏永恒的明月。  相似文献   
38.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作为李白的一首自传体抒情长诗,记述个人经历和评价历史事件,与实际多有出入。诗人的创作活动都受到特定的对象、环境、动机的影响,突破事实本身的限制,寻求艺术上的平衡。这说明经过诗人主观改造过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并非一一对应,诗人的创作过程也是对历史进行个人化重构的过程。藉此可以深化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及李、杜基本分野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之名,不在其高、其险,而在其神、其圣。因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多位唐代诗人的一次次真情膜拜,天姥山,不但成就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更让自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圣山”、一座“圣殿”!  相似文献   
40.
周伟 《社区》2013,(26):9-9
真不敢相信眼前就是那条著名的河。它看上去和闽、浙、赣、皖山区的其他小河并无二致,连竹筏上被烧灼的痕迹也像是出自同一堆篝火。但这就是秋浦河——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中国罕有其他地方与这位大诗人联系得如此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