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狄宝心 《晋阳学刊》2009,(3):122-125
遗山诗—者因版本系统不一(有蒙古中统三年严忠杰所刻张德辉类次的全集系统和蒙古至元七年所刻曹益甫搜补的诗集系统),再者因历代刊印无意讹误和有意改动,于诗稿原貌多有违离。我撰《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在这方面碰到的问题较多,现择几则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敦煌变文的发现,历时百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其进行校勘和考释的论著不断涌现.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可以说是对其中词语进行考释的集大成者.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异文语境和方言调查的方法,运用多种文献材料,对<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嚇"、"贴"、"(走曆)(走赤)"三个词语进行了重新考释."嚇"原作"赫",徐复先生校注时认为应该作"嚇",蒋礼鸿先生亦主此说:"'嚇'与'(誶)'、'謼'皆字异义同.'诳(誶)'双声字,俗亦作'懗',<龙龛手鉴>心部:'懗,呼嫁反,诳也,与(誶)同.'"因此,可以说徐先生是从本字的角度认证"嚇"与"謼"、"(誶)"同义,蒋先生是从俗字的角度发明"嚇"与"懗"、"(誶)"同义.他们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还缺乏文献例证的支撑,说服力不够.遗憾的是黄、张两位先生在作校注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调查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时发现"嚇"当有"欺骗"的意思."贴",黄、张校注:"原卷实作'贴'字,'贴'为黏附之义,切合于文意."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李善注曰:"<楚辞>曰'裳襜襜以含风.'王逸曰:'襜襜,摇貌.'""襜襜道服,贴天上之云霞"的意思是"道服的飘动黏附天上的云霞",我们认为动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文意,"贴",乃"形容、描述、临摹"之义,这有异文佐证.关于"(走曆)(走赤)"一词的释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趫走赤)"的异体书写形式有"(趫走赤)"、"(趫)趚"、"曆刺"、"歷刾".<广韵·锡韵>:"(走曆),(走曆)趚,行皃."又<广韵·麦韵>:"(走赤),急走也.出<字林>."<玉篇·走部>:"趚,子亦切.小行皃.""急走"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小行"是因速度快而产生的结果.段玉裁认为:"趚,侧行者,谨畏也."于此可知,"(走曆)(走赤)"有"因谨畏而侧身急行"义.<集韵·昔韵>:"趚,侧行也.或作趞."又"(走曆),(走曆)趚,盗行.""盗行"可以和"谨畏急行"相互发明,典籍中亦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05.
正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次浩繁,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鄙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唐永徽年,雍州蓝田东悟真寺,寺居蓝谷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像持北寺隒,更修别院,大石横嶷,甚为妨碍。乃以火烧水沃之令散,终无以致。"(《敬佛篇》,第487页)按:"有像持北寺隒"文义不通。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唐永徽年,雍州蓝田县东悟真山寺。寺居蓝谷田之西崖。制穷山美,殿堂严整。有僧于寺北隒,更修  相似文献   
106.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对《敦煌变文集校注.庐山远公话》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部分语句的句读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黄征、张涌泉先生主编的《敦煌变文校注》(下称《校注》)[1],汇集方家之说,注释允当,反映了校注者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的最新见解。笔者在项楚先生指导下略有涉猎,今就《庐山远公话》补校二则,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9.
汪向荣先生校注的《唐大和上东征传》虽有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底本和对校本的选择、标点、校勘及注释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0.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元好问以诗闻名,然其词亦堪称金元之冠,有《遗山乐府》行世。民国以来,为《遗山乐府》作注的主要有两家:吴庠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注》以及缪钺的《遗山乐府编年小笺注》,两家之注,各具特色,其草创之功实不可没。笔者的《遗山乐府校注》在前人笺注的基础上,对遗山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