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周文娟 《南方论刊》2010,(4):100-101
陆贾《新语》是西汉初年的重要著作,但历来研究者甚少。近人王利器先生汇旧注古本,撰为《新语校注》一书,甚为精当。本文试对《新语校注》的训诂内容作番探讨。其训诂内容主要包括:解释题意、说明章旨、解释词义、给字注音、说明修辞手法、诠解成语、叙事考史。另外,作者还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工作,如指明异文,改正讹文,增补脱文,删除衍文,乙正倒文等。  相似文献   
52.
张忠纲 《河北学刊》2012,32(1):251+3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自出版以来社会反响强烈,颇得学术界好评。这部八百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是集几代学人之功而完成的整理研究苏轼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必将大大促进苏轼  相似文献   
53.
汉语史研究可为古书校注提供一定的合理理据,对保存古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从语法史角度来看,《墨子》中的"以……以为"结构符合汉语句法,并非"以……为"衍下"以"字;"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当为"有所以P者"的特例,其中"所以避逃之者"为"所"字结构,"所"并非"处所"义实词,故不当在"所"后读开。  相似文献   
54.
正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标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鄙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宋沙门慧和者,京师众造寺僧也。宋义嘉之难,和犹为白衣,隶刘胡部下。胡尝遣将士数十人,值谍东下,和亦预行。行至鹊渚,而值台军西上。谍众离散,各逃草泽。"(《至诚篇》,第842页)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石刻文献的大量出土和刊布,为解决唐代文史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切实的依据,笔者在研习过程中发现了两条关涉杜牧交游及诗文系年方面的新资料,特为指出,以期能够对杜牧的研究有所帮助。杜牧友人韦楚老名字辩证韦楚老,中唐时期文学家,与兄楚材、楚望俱善文。韦楚老与杜牧同年,二人多有过从。杜牧不仅在诗文中多次提及韦楚老,二人也颇有诗歌往还。然而,对于韦楚  相似文献   
56.
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詹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集释集评》,由于“炒作”过火,自诩过高,以致名实不符。今以李白研究新成果—开元年间初入长安一事为例,揭示出该出内在矛盾与混乱,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57.
《增订刘子校注》前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是北朝子书之最优秀者,书中引用成文和征事数典之处,比比皆是.所以对其进行校勘和注释大有必要.刘子的作者是北齐的刘昼,而非刘勰.刘子与文心雕龙,在思想倾向、艺术风格、语言结构、习用字句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8.
解国旺 《殷都学刊》2013,34(2):122-124
杨亮先生的《袁桷集校注》底本选择允当,文献搜集全面,校勘质量高,笺证翔实严谨,附录丰富完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目前古籍整理学界的重要成果,是对方兴未艾的元人别集整理的积极探索,展示了这一领域的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池万兴教授的新著《〈西藏赋〉校注》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赋学研究的一份最新创获,可喜可贺。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乾隆御制《盛京赋》道夫先路,接着又相继涌现出大批作品,如纪昀《乌鲁木齐赋》、吴兆骞《长白山赋》、王必昌等同名《台湾赋》、高拱乾等同名《澎湖赋》等等。  相似文献   
60.
张仲清先生的<越绝书校注>,是关于越地古文献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在史地类词语注释、吸收前人校注成果等方面表现出不少特色,但是在常用词语注释、个别文句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